Page 133 - 臺大管理論叢第33卷第1期
P. 133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3 No. 1 Apr. 2023
續「長照給付內容的需求型態」的關聯性進行估計,長照給付內容的型態包括護理
之家 (Nursing Home Care)、居家照護 (Paid Home Care) 與家屬支持性照護 (Informal
Care),其實證支持給付型態與預防性儲蓄的態度具有顯著關聯性,亦即相對重視長
照風險的投保者,預防性儲蓄的態度較為積極。Norton (2000) 認為年長者受到自身
儲蓄動機(類似自我保險),預防性儲蓄(自利)或遺產動機(利他),這三方面
長期的影響,導致甚少購買商業長照保險。Lockwood (2018) 同樣發現預防性儲蓄的
作為,會因為遺產動機造成資金排擠效果,而顯著降低商業長照保險需求。Allaire
et al. (2016) 透過網路問卷調查美國民眾對公、私立長照險之偏好,發現男性、年所
得較高者(超過美金 10 萬)、甚至包括少數族群(相對於白人)與健康狀況次佳者,
反而偏好強制社會長照保險,且這些族群本身對於籌措長照費用預防性儲蓄的態度
也比較積極。更廣義來觀察預防性儲蓄,家屬提供的照護會導致商業長照保險需求
下降約 14% (Mommaerts, 2015),甚至政府對家屬提供的照護進行補貼也會顯著降低
長照需求者對 Medicaid 的依賴程度;若政策同時對家屬提供的照護與專責長照機構
提供的服務 (Formal Care) 這兩者進行補貼,在可以讓多方獲益的情況下,反而能大
幅提升社會福祉,不會受到 Medicaid 保障不足的影響 (Barczyk and Kredler, 2018)。
綜合上述,可以清楚觀察到一般民眾預防性儲蓄的作為,起初與長照財務風險及長
照給付內容的需求型態有關,後續將影響政府對於政策的釐定與提升社會福祉的問
題。從而,從長照需求者「預防性儲蓄」的內部決策行為來看,本研究提出研究假
設,驗證個人預防性儲蓄對於長照制度偏好的影響。
最後,既有文獻對於個人社會經濟變數如何影響長照制度偏好的決策方式,
概略可分為以下三面向。其一,觀察儲蓄行為或自身所得(類似自我保險,Self-
insurance)、商業長照保險與公立長照保險需求三者的關聯性,文獻上普遍分成互
補與替代的關係來討論,輾轉再影響長照制度偏好的決策。例如 Norton (2000) 提
出,儘管社會保險的納保主要根據個人經濟情況,但對於未來的長照支出,仍存在
不足以支應的不確定性,亦即仍存在已達成預防性儲蓄效果(自我保險已足)或用
罄儲蓄(甚至透支),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的極端狀況,而形成一種分離式均
衡;Cremer and Pestieau (2014) 提到,藉由調整稅制與公立長照保險的保障內容,
目的能與商業長照保險的保障形成互補,使得不同所得狀況的人,都能免除長照
支出不足的風險。其二,觀察居住區域對長照制度偏好的決策,區域內涵包括擁
有不動產、不動產價格與不動產變現,對長照財務流動性風險的討論。Costa-Font
et al. (2010) 提出擁有房產類似自我保險的概念,老年人會因為居住環境 (Housing
Characteristics)、自身健康狀況與個人化需求,決定是否處置房產來支應長照所需,
處置房產的決策與長照需求者所得狀況或房產價值高低無關;Davidoff (2009) 觀察
到,面對個人老病的窘境,年金險與長照險的保障組合,可以顯著降低流動性需求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