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臺大管理論叢第33卷第1期
P. 135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3 No. 1 Apr. 2023
本的 50.1%)、(2) 目前尚無長照需求者(佔總樣本的 49.9%),調查期間從 2018
年 12 月 1 日至 2019 年 4 月 30 日。問卷調查的抽樣方式採用地區分層抽樣,先根
據內政部 2018 年 12 月臺灣各縣市人口(總數目為 23,577,488)為母體,且限制抽
樣誤差控制在 3% 以下,推估所需最低總樣本數為 1067 份,再根據此一抽樣數門
檻與各地區人口比例進行抽樣調查,本研究最終獲得有效樣本數為 4097 份。表 1
根據各縣市人口計算應該抽樣的比例(理論分配)與實際回收有效問卷數(實際分
配),並呈現兩項分配之間所存在的正負差異。另根據圖 1,黑色分配係 4097 人按
照北、中、南、東、外島五個地區人口應該有的抽樣分配,白色係按照實際回收的
有效樣本所構成的抽樣分配。根據實際回收樣本的地區分布特性顯示,仍以北部地
區的抽樣數目較多,中部地區的抽樣數目略顯不足;透過卡方適合度檢定,發現這
兩地區的分配的確仍存在差異。理論上如果抽樣過程接近隨機,並不會有代表性或
「選擇偏差」的問題。然而實際執行時,仍會受到抽樣架構不完整、訪問失敗、隱
藏樣本等影響,造成樣本與母體的人口特性存在差異。因此,採用加權或事後分層
分析 (Post-stratification),可以避免「選擇偏差」(差異越小,樣本代表性越佳,調
查結果可信度越高),讓樣本所作的推論更能反映母體的特性。儘管如上所述,但
本研究抽樣仍非隨機,因此表1根據「年齡」或按照「地區人口數」來進行抽樣分配,
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選擇偏差問題。
對於校正選擇偏差問題,我們認為選擇偏差會來自於僅針對某些子樣本(例
如樣本取樣限制為男性、或是 30~39 歲、或是針對某些縣市)進行實證分析所致,
但本研究的各項模型皆針對總樣本 4097 人進行實證(請參見表 5);再者,親人
已有長照需求者(佔總樣本的 50.1%)相對於目前尚無長照需求者(佔總樣本的
49.9%)已達 1:1 的抽樣水準,可以形成合理的對照,推論應無採用加權或事後分層
分析的需要,故應可避免部分「選擇偏差」問題。
上述有效樣本 4,097 份的抽樣細節簡述如下:樣本分別來自於 Google 網路問卷
7
(回收有效樣本約 3,000 份)與紙本問卷(回收有效樣本約 1,100 份) ,網路與紙
本的有效問卷分配比率為 73% 與 27%;網路問卷主要透過各種社群網絡與各地區
系友網絡的大量推薦,在 2018 年 12 月 1 日至 2019 年 4 月 30 日的調查期間,總共
累積約 3,000 份的有效樣本。調查期間,為了平衡這 3,000 份網路樣本在抽樣區域
的偏誤,我們另外配合紙本問卷的發放,總計發放約 4,500 份,寄送區域主要在於
中部地區(苗栗、臺中、雲林、彰化)、南部地區(嘉義縣、臺南、高雄、屏東)
7 網路問卷主要透過社群脈絡進行推薦,網址如下: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Iv2duAm1
9dAZL9ugucmUJmr3ElKleYFywrGmweXafzo/viewform?fbclid=IwAR1K2IRyVCJjTw5BjerJb2Tt
nh_Rb-F3vQfRoUqcF4_wi0lZ6V8uc_79PZ4&edit_requested=true&fbzx=594768519447414300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