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臺大管理論叢第33卷第1期
P. 103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3 No. 1 Apr. 2023
表 4 全體變數聲明
變數類型 變數代碼及名稱 變數說明
華 (2013)、郭檬楠與倪靜潔 (2021)、黃麗津與林穎芬 (2020) 等學者的相關文獻,選
淨利潤 /(企業年初總資產數額 + 年末總資產數額)/ 2
資產收益率
被解釋變數 ROA
擇企業規模、是否國有控股、資產負債率、增長能力、年份此五項作為控制變數。
表 4 全體變數聲明
ROE 權益報酬率 淨利潤 /(年初所有者權益數 + 年末所有者權益數)/ 2
至此相關被解釋變數、解釋變數、控制變數皆選取完畢,變數的詳細說明見下表 4。
G_index
由前述十個變數主成分分析所得公司治理綜合指標
公司治理指數
變數類型
解釋變數 變數代碼及名稱 變數說明
ln(迪博內控資料庫披露的內部控制指數)
IC_index 內部控制指數 表 4 全體變數聲明
淨利潤 /(企業年初總資產數額 + 年末總資產數額)/ 2
資產收益率
ROA
被解釋變數
企業年末資產總額取對數
企業規模
Ln_size
變數說明 + 年末所有者權益數)/ 2
權益報酬率
變數類型 ROE 變數代碼及名稱 淨利潤 /(年初所有者權益數
資產收益率
由前述十個變數主成分分析所得公司治理綜合指標
G_index 股權性質 淨利潤 /(企業年初總資產數額 + 年末總資產數額)/ 2
虛擬變數;國有控股取 1,否則取 0
ROA 公司治理指數
State
被解釋變數
解釋變數
ROE
控制變數 Leverage 內部控制指數 淨利潤 /(年初所有者權益數 + 年末所有者權益數)/ 2
權益報酬率
ln(迪博內控資料庫披露的內部控制指數)
IC_index
資產負債率
企業負債總額 / 企業資產總額
G_index 公司治理指數 由前述十個變數主成分分析所得公司治理綜合指標
Growth
企業規模
企業年末資產總額取對數
解釋變數 Ln_size 營收增長能力 營業收入增長率 =(本年營收 - 上年營收)/ 上年營收
IC_index
內部控制指數
ln(迪博內控資料庫披露的內部控制指數)
Year 年份 年度虛擬變數
Ln_size 股權性質
State 企業規模 虛擬變數;國有控股取 1,否則取 0
企業年末資產總額取對數
控制變數
三、模型設計 State 資產負債率 虛擬變數;國有控股取 1,否則取 0
企業負債總額 / 企業資產總額
Leverage
股權性質
控制變數 Growth 資產負債率 營業收入增長率 =(本年營收 - 上年營收)/ 上年營收
企業負債總額 / 企業資產總額
Leverage 營收增長能力
Growth
針對 H1 和 H2,本文將構建下述模型(1)和模型(2):
營收增長能力
營業收入增長率 =(本年營收 - 上年營收)/ 上年營收
年份
年度虛擬變數
Year
Year 年份 年度虛擬變數
三、模型設計
= + + + ∑ + 。 (1)
��
三、模型設計 � � �� � �� �� ��
= + + + ∑ + 。 (2)
針對 H1 和 H2,本文將構建下述模型(1)和模型(2): �� ��
針對 H1 和 H2,本文將構建下述模型 (1) 和模型 (2):
�
�
��
��
�
��
ROA、ROE 都是反映企業績效的重要指標,G_index 和 IC_index 分別代表公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2)
司治理指數以及內部控制指數,Control 代表控制變數, 為隨機誤差項(下同)。
��
�
�
��
�
��
��
��
ROA、ROE 都是反映企業績效的重要指標,G_index 和 IC_index 分別代表公
ROA、ROE 都是反映企業績效的重要指標,G_index 和 IC_index 分別代表公司
為了驗證在公司治理水準不同的情況下,內部控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我們
治理指數以及內部控制指數,Control 代表控制變數,ε 為隨機誤差項(下同)。
司治理指數以及內部控制指數,Control 代表控制變數, 為隨機誤差項(下同)。
為了驗證在公司治理水準不同的情況下,內部控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我們在
在模型 (1) 及 (2) 的基礎上加入公司治理水準與內部控制水準的交互項
模型 (1) 及 (2) 的基礎上加入公司治理水準與內部控制水準的交互項 G_index × IC_
為了驗證在公司治理水準不同的情況下,內部控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我們
G_index × IC_index 作為解釋變數構建模型 (3):
index 作為解釋變數構建模型 (3):
在模型 (1) 及 (2) 的基礎上加入公司治理水準與內部控制水準的交互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G_index × IC_index 作為解釋變數構建模型 (3): �� �� ��
��
�
�
��
�
�
�
�
為了驗證 H4,本文引入滯後一期的治理水準 (L.G_index) 與滯後兩期的內
= + + × + ∑ + ,
為了驗證 H4,本文引入滯後一期的治理水準 (L.G_index) 與滯後兩期的內控品
��
�
�
�
��
��
��
�
�
�
��
質 (L2.IC_index) 。由於 ROE 相較於 ROA 更能反應企業績效提升對股東及投資人的
= + + × + ∑ + 。 (3)
控品質 (L2.IC_index) 。由於 ROE 相較於 ROA 更能反應企業績效提升對股東及
�
�
�
��
��
��
��
�
�
�
��
影響,本文以 ROE 為被解釋變數,構建模型 (4) 與模型 (5) 如下:
為了驗證 H4,本文引入滯後一期的治理水準 (L.G_index) 與滯後兩期的內
投資人的影響,本文以 ROE 為被解釋變數,構建模型 (4) 與模型 (5) 如下:
控品質 (L2.IC_index) 。由於 ROE 相較於 ROA 更能反應企業績效提升對股東及
= + ���� + ∑ + ,
��
�
��
�
��
95
+ + ∑ + 。 (4)
投資人的影響,本文以 ROE 為被解釋變數,構建模型 (4) 與模型 (5) 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