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管理論叢
第
27
卷第
4
期
83
不預期影響方向。
最後,本文參考過去文獻,在式
(1)
及式
(2)
中加入影響信用風險之控制變數,包
括股權結構、公司治理特性與財務特性等因素(
Ashbaugh-Skaife et al., 2006; Alali et al.,
2012;
林宛瑩等,
2009
)。股權結構包括大股東持股比率
(
Block
)
9
、內部人持股比率
(
Insiderown
)
10
、機構投資人持股比率
(
Instown
)
11
、控制權偏離程度
(
Deviation
)
及是否為
家族企業
(
Family
)
等變數,除了控制權偏離程度
(
Deviation
)
預期係數為正
12
外,其他
變數不預期係數方向。公司治理特性包括董事會規模
(
Board
)
、獨立董監事席次比率
(
Inddir
)
、董事長兼任總經理
(
Dual
)
、獨立董監事專業性
(
Inddir_Expert
)
、董事持股質押
比率
(
Pledge
)
、總經理及財務主管的異動次數
(
CEOturn
、
CFOturn
)
等變數,當公司治
理愈佳,企業違約的機率愈低,信用風險會愈低(即
TCRI
值會愈小),因此,除了
董事會規模
(
Board
)
不預期係數方向
13
外,獨立董監事席次比率
(
Inddir
)
、獨立董監事
專業性
(
Inddir_Expert
)
預期係數為負
14
,而董事長兼任總經理
(
Dual
)
、董事持股質押比
率
(
Pledge
)
、總經理及財務主管的異動次數
(
CEOturn
、
CFOturn
)
預期係數為正
15
。財
務特性包括公司規模
(
Size
)
、資產報酬率
(
ROA
)
、負債比率
(
Lev
)
、發生損失
(
Loss
)
、
利息保障倍數
(
Interest_inten
)
與資本密集度
(
PPE_inten
)
變數。當公司財務愈健全,企
業違約的機率愈低,信用風險會愈低,因此,資本密集度
(
PPE_inten
)
、公司規模
(
Size
)
、資產報酬率
(
ROA
)
與利息保障倍數
(
Interest_inten
)
預期係數為負,而負債比率
(
Lev
)
、發生損失
(
Loss
)
預期係數為正。此外,為了控制年度及產業的影響,本文亦在
9
大股東持股比率愈高,愈有誘因監督管理階層
(Oviatt, 1988)
;然而,大股東仍以股東的立場對管
理階層進行監督,其股東角色與債權人仍存在代理問題
(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故本文不預
期大股東持股比率的係數方向。
10
當內部人持股比率愈高時,須承擔企業財富損失的部分也愈大,內部人與外部債權人的利益會趨
於一致,代理成本愈小,並致力於企業價值的提升
(Jensen, 1993)
。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擁有足
夠投票權或影響力保障其職位安全,進行不利於公司價值的行為
(Jensen and Ruback, 1983)
,故本
文不預期內部人持股比率的係數方向。
11
機構投資人因為具備更多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在公司治理上扮演積極監督的角色
(Pound, 1988)
;
然而,機構投資人仍以股東的立場對管理階層進行監督,其股東角色與債權人仍存在代理問題(林
宛瑩等,
2009
),故本文不預期機構投資人持股比率的係數方向。
12
控制股東控制權偏離程度愈大,控制股東侵占財富的可能性愈大,企業的價值愈低,企業違約的
機率愈大,故債權人要求的債務資金成本會愈大(林宛瑩等,
2009
),進而降低信用評等。
13
董事會規模過大容易造成董事會功能不彰
(Jensen, 1993)
,但亦有研究指出,董事會規模大可以容
納較多專業領域的專家,決策品質較佳
(Zahra and Pearce, 1989)
,故本文不預期董事會規模的係數
方向。
14
董事會若具有獨立性與專業性,較能發揮監督效果與制定較佳的決策,故發生的違約機率較低,
進而提升債信評等(
Ashbaugh-Skaife et al., 2006;
林宛瑩等,
2009
)。
15
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或董事持股質押比率愈高,將減弱監督功能,進行自利誘因的動機愈強,因而
導致較高的信用風險 (林宛瑩等,
2009
)。另外,過去研究顯示總經理及財務主管的異動與公司
績效不佳有關
(Weisbach, 1988; Farrell and Whidbee, 2003)
,而公司財務狀況惡化會提高違約機率,
降低信用評等(林宛瑩等,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