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管理論叢
第
27
卷第
1
期
65
手行動層級的因素對焦點廠商多重市場接觸程度、新產品上市速度,及焦點廠商績效
關係間的干擾效果。據此,本研究的具體研究問題為:
(1)
探討焦點廠商於多重市場
接觸程度越高,對其本身「新產品上市速度」,有什麼影響?
(2)
探討焦點廠商的「新
產品上市速度」如何影響其績效表現?
(3)
探討競爭者行動數目如何影響焦點廠商之
「多重市場接觸程度」與「新產品上市速度」間之關係
?
以及
(4)
探討競爭者行動數
目如何影響焦點廠商之「新產品上市速度」與「績效」間之關係?
貳、文獻探討與假說推論
一、動態競爭與多重市場接觸
動態競爭
(Competitive Dynamic)
為策略管理領域中一新興典範,其核心為立基於
Schumpeter (1934)
的破壞式創新觀點,及以行動作為分析基礎的邏輯下,藉由觀察廠
商間可被察覺的競爭性行動
(Chen, Smith, and Grimm, 1992)
,來理解企業如何維持短
暫競爭優勢的議題
(Chen and Miller, 2012)
。目前相關的研究脈絡可大致分成以行動本
質與其回應構成的短暫競爭優勢議題
(e.g., Chen et al., 1992)
;行動不可逆轉現象涉及
的廠商原有屬性
(Chen and Hambrick, 1995)
、行動慣性
(Miller and Chen, 1994)
及簡化
(Miller and Chen, 1996)
議題;以及從已知環境屬性去預測未來可能的競爭狀況議題
(e.g., Chen, 1996)
。其中,廠商與對手在不同市場的接觸程度,做為一能預測廠商後續
競爭狀況的重要概念,因此成為動態競爭研究中一項重要的子研究脈絡。
多重市場接觸指的是焦點廠商與其競爭對手在多個產品或地理市場競爭互動的情
境
(Gimeno, 1999; Wernerfelt and Karnani, 1987)
,在實務上,廠商為了擴張營運範疇,
或為了增加與競爭對手接觸,提高相互制衡的機會等原因
1
(Yu and Cannella, 2013)
,
使其常在一個以上的市場營運
(Harrigan, 1979)
,並在不同市場遭遇到相同的競爭對
手。一般來說,廠商於多重市場接觸之下會提高彼此競爭的範圍
(Karnani and
Wernerfelt, 1985)
,且在任何單一市場中的競爭性行動,會影響到其他市場的競爭互動
(Baum and Korn, 1999; Evans and Kessides, 1994; Karnani and Wernerfelt, 1985)
,使廠商
因為認知到來自單一市場的獲利並不足以承擔整體損失的風險,而猶豫採取較為積極
的競爭性行動
(Yu and Cannella, 2013)
,這種現象即稱為相互容忍
(Bowers, Greve,
Mitsuhashi, and Baum, 2014; Edwards, 1955)
。
承前所述,多重市場接觸已成為瞭解企業間競爭對抗情形的一項重要概念,現今
多重市場接觸之研究多主要聚焦於驗證相互容忍假說,並已在如銀行業
(Haveman and
1
本身擴張營運範疇而與對手在多個市場有所接觸,屬於非意圖式的多重市場接觸;而有目的與對
手在多個市場接觸,則屬於意圖式的多重市場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