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278 / 41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278 / 41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台灣衍生性金融商品定價、避險與套利文獻回顧與展望

278

肆、展望與結論

一、衍生性金融商品定價研究方面

由於國內外文獻已經有非常多的文章推導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定價公式或數值方

法,因此要在這個研究方向做出具體貢獻的困難度越來越高,然而展望未來,仍有部

分空間具有潛在學術貢獻的研究方向。本文列舉可能的方向如下列所示:

(一)結合或運用其他領域的方法到衍生性商品的定價

近幾年發表在傑出國際期刊的衍生性商品定價研究,大多是巧妙結合或運用數

學、統計或工程上的方法到解決定價問題,例如:美式選擇權的定價方法已經很多,

Zhang and Li (2010)

將量子力學的微擾法

(Perturbation Method)

運用於美式選擇權的

定價而發表於優質的國際學術期刊。又例如

Chung and Shih (2009)

Chung, Shih, and

Tsai (2013a, 2013b)

將靜態複製的方法運用於一般美式選擇權及美式奇異式選擇權的定

價,這個方法的基本精神是源自於偏微分方程求解的基本定理:相同的偏微分方程若

有相同的邊界條件,則其邊界內的解必定相同,所以上述作者提出複製方法來滿足所

有的邊界條件,由於方法上相對創新,因此較容易被國際學術期刊接受。

(二)較新且重要衍生性商品的定價

探討較新且成交量成長快速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定價也容易獲得青睞,例如:近年

來最受注目的波動性衍生性金融商品

(Volatility Derivatives, e.g., VIX Futures and

Options)

和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仍有不少探討這類產品定價的文章發表在好的國際

期刊。同樣地,如果是國內較新且成交量成長快速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其定價或避險

也較有機會被國內

TSSCI

期刊所接受,例如:最近幾年在香港及台灣快速發展的牛證

(下限型認購權證)及熊證(上限型認購權證),即是值得研究的衍生性金融商品。

(三)複雜或最適模型下的衍生性商品定價

在複雜模型下進行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定價與實證研究也是可行的方向,尤其是部

分標的資產(如:氣溫、地震、颶風等)的最適模型尚未有定論,因此結合理論與實

證的研究來探索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定價仍有發展的空間。以氣候衍生性金融商品

的定價而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氣候暖化及變遷的影響,一個好的氣候模型必須

能將上述因素納入考量。若以國內迫切需求的角度而言,根據劍橋大學風險研究中心

(Centre for Risk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的研究,台北市名列全世界最危險的

城市,今後

10

年內因事故和自然災害導致的經濟損失規模預計為

1812

億美元

13

,其

中最大的三項風險因子依序為風災、地震和市場崩盤

(Market Crash)

,因此風災和地震

相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定價與實證研究尤其值得國內學者重視。

13

請參見

http://www.lloyds.com/cityriskindex/locations/fact_sheet/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