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277 / 41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277 / 41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臺大管理論叢

27

卷第

1

277

(二)不同市場間之套利行為與資訊傳遞效率

林允永與謝文良

(2007)

分析大、小型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期貨的錯價與套利機會,

實證發現兩者相對定價具有極小幅度的事後

(Ex-post)

定價誤差和相當不確定的事前

(Ex-ante)

套利利潤,並發現在市場開盤時段,會有較多套利機會。且套利機會深受資

訊相關變數的影響,包括期貨波動性、成交量、未平倉量等變數。該研究發現兩市場

對於資訊反應的同步性是影響錯價幅度與套利機會的重要原因之一。柏婉貞與黃柏農

(2009)

使用多變量門檻自我迴歸模型

(MVTAR)

說明臺股指數期貨與現貨價格交互動

態關係,重新審視在不同交易成本之下,臺股日內指數期貨與現貨的套利行為及價格

發現功能。研究結果顯示股價指數期貨與現貨市場之間存在一種非線性關係。

古永嘉與曾銘宗

(2013)

認為在進行跨市場套利行為時,市場間的價差是套利者觀

察重點,並且考量政府政策關於期貨交易稅的調整對於市場是否會產生實質影響,並

以台指期貨與台指選擇權作為跨市場套利的標的,研究結果發現,期貨交易稅的調整

對市場結構有顯著影響。周恆志與杜玉振

(2005)

使用數個無套利關係式來檢測台指選

擇權的套利效率,其檢測結果發現,選擇權市場與股票市場間的套利效率較差,與期

貨市場間的套利效率較佳,且選擇權市場對資訊的反應領先股票市場。同年,詹錦宏

與施介人

(2005)

亦提出相關研究,作者以向量自我迴歸模型、

Granger

因果關係及預

測誤差變異分解模式,來探討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現貨、期貨及選擇權價格之關連性,

實證結果顯示,在資訊傳遞效率上,台指期貨領先台指現貨,而台指選擇權亦領先台

指現貨,也就是相對於現貨與期貨市場,台指選擇權在價格調整的速度較快,選擇權

市場較具效率性。

(三)其他套利之相關研究

余尚武與黃雅蘭

(2003)

提出套利與平倉時點的選擇,是在套利的過程中,與套利

報酬相關的最關鍵因素。因此,作者在套利機會的選擇上加入預測模型,來評估台股

期貨適當的套利時點,其研究發現,以預測模型來評估套利時點比不使用預測模型的

套利報酬來的高。其中,又以灰色馬可夫模型

(Grey-Markov model)

作為預測工具的

套利報酬最高,因此使用預測方法的套利行為較具效率性。

闕河士與楊德源

(2005)

以日內每分鐘的交易資料來檢驗指數期貨到期結算對台灣

股市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期貨定價偏離程度與現貨股市結算時段報酬率無顯著關

係,這表示套利交易可能不是造成台灣股市到期日效應的主因。而黃玉娟、詹淑慧與

陳則學

(2012)

探討新加坡國際交易所掛牌的摩根台股期貨契約到期時,台灣股票市場

上所產生到期日效應的原因。研究發現,套利並非造成到期日效應的主要原因,而是

由市場上的未平倉量和負買賣單不平衡所導致。其結果顯示,操縱者在期貨契約到期

前大量留倉,並在結算價格的決定時點,以單向下大單來影響股價,以獲取操縱利益。

此外,作者研究亦發現,人為操縱的主要投資人為外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