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衍生性金融商品定價、避險與套利文獻回顧與展望
280
三、展望
總結而言,國內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定價、避險與套利等相關的研究方面,已經
有許多優良的研究成果,展望未來,除了在上述研究議題或方向繼續努力外,也期望
對於國內金融產業整體的創新及技術能力做出貢獻。過去國內金融業仍然是側重在銷
售賺取小額佣金,真正能創造大額利潤的產品組合及創新反而較少著墨,例如在金融
海嘯前,國內的銀行所銷售的結構債大多是代銷國外投資銀行(例如: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
)所發行的結構債
(Structured Notes)
,商品的設計不見得符合國內投
資人的需求,而且也無法為國內投資人把關,殊為可惜。近期主管機關也鼓勵金融業
創新
14
,除了金融主管機關及業者的努力外,以台灣學術界目前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
研究能量而言,可以朝金融產品的設計、拆解、避險及套利等方面做出具體貢獻。
14
例如: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先生將
2015
年訂為金融創新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