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創新與設計之健康照護服務設計規劃模式:以遠距照護為例
228
針對不同疾病發展出標準化的服務,進而降低健康照護服務成本。但只有技術進步並
不足以使創新發生,還須搭配適合的營運模式與新的價值網絡。這呼應
Porter (1985)
提出的價值鏈概念。企業經營的每個活動,對最終產品皆有所貢獻,這正是當前健康
照護服務最須補強之處。
再者,
Bechtel and Ness (2010)
針對以病人為中心的研究發現,在健康照護服務
傳遞系統的改革中,顧客認為有以下幾項重要的工具與解決方案:
(1)
健康資訊科技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可減少醫病溝通失誤、減輕照護服務提供者與病人處
理醫療記錄的負擔;
(2)
醫療之家
(Medical Home)
以專業團隊的方式提供健康照護服
務;
(3)
病人參與
(Patient engagement)
讓病人更瞭解自身健康狀態、對健康照護服務
決策擁有更大的權力;
(4)
績效衡量與薪酬改革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Payment
Reform)
啟發人們重新思考健康照護服務品質的定義、並探究適當的財務動機
(Financial Motivations)
而非薪酬獎勵
(Payment Incentives or Rewards)
以促使醫師提供
真正良好的照護服務。
另外,
Porter and Lee (2013)
認為價值是健康照護服務系統的終極目標,在成本範
圍內改善對病人重要的相關醫療成果,其提出的改革模式包含六個相互依存的要素:
(1)
依病人病症而非醫師專業來設計組織;
(2)
衡量每位病人的成本和結果;
(3)
依完整的
醫療週期採包裏式計費;
(4)
整合不同健康照護服務單位;
(5)
擴大健康照護服務的地
域範圍;
(6)
打造資訊科技平臺。六項要素中,將傳統依專科分成獨立單位的組織改為
整合健康照護服務單位
(Integrated Practice Unit; IPU)
,以及衡量每位病人的結果與成本
以長期追蹤進展,為兩項首要著手的項目,由內而外推行。該研究並以實例說明具備
這些要素後,健康照護服務提供者如何創造高價值且真正對病人有利的服務。可惜的
是,上述這些研究雖歸納出某些架構,但對於如何導入實作與應用細節仍著墨有限。
雖然健康照護服務面臨極大的變革壓力,此議題的重要性也不斷提高,但以健康
照護服務為主體的服務設計研究並未顯著增加,系統性地整理此類服務導向的健康照
護服務的構想與施行也很少見。本研究試圖填補此斷層,提出較為完整的健康照護服
務設計規劃模式。
三、健康照護服務與一般服務之相異處
在討論健康照護服務創新與設計之前,須先探討健康照護服務與一般服務之異同
處。一般而言,健康照護服務可歸類於服務業,因為服務的特性亦適用於健康照護服
務,如服務往往涉及服務接受者的經歷與參與,透過服務提供者與接受者雙方的共同
創造而顯現
(Shostack, 1982)
,以及同時性、無法儲存性、無形性、異質性,還有顧客
購買服務時並未購得所有權、而是獲得一段時間與資源接觸或租用
(Fitzsimmons and
Fitzsimmons, 2008)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