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管理論叢
第
26
卷第
2
期
121
圖
3
代理情境與道德發展之交互作用圖
代理情境(存在自利/不存在自利)與道德發展(高/低)之交互作用圖
行為意圖
存在自利動機
代理情境
不存在自利動機
6
5
4
3
2
1
0
5.054
3.902
4.029
3.889
高道德發展
低道德發展
表
4
不同道德發展受試者其行為意圖之
t
檢定結果
組別
n
Mean
t
值
p
值
高道德發展者 同時存在自利誘因與資訊優勢
41
3.902
0.036
0.972
同時未存在自利誘因與資訊優勢
45
3.889
低道德發展者 同時存在自利誘因與資訊優勢
37
5.054
2.506
0.015**
同時未存在自利誘因與資訊優勢
35
4.029
註:
**
表
p
值達
0.05
之顯著水準。
本研究結果顯示若忽略了道德發展變數,代理理論無法完美解釋所有逆選擇或道
德風險之問題,亦即只有低道德發展者之行為才符合代理理論之預測,而對高道德發
展的會計人員而言,其決策行為並非完全受自利誘因與資訊優勢的影響,亦受到個人
道德考量的限制,故假說
2
、
3
及
4
均獲支持。
二、結構方程模式檢定
由於本研究包含具有自利誘因與不具自利誘因兩種情境,前述發現也支持二種情
境下受試者之盈餘管理意圖有顯著差異,故以下針對情境
1
(同時存在自利誘因與資
訊優勢之情境,
n = 78
)與情境
2
(同時未存在自利誘因與資訊優勢之情境,
n = 80
)
分別檢定於該情境下會計人員從事盈餘管理之行為意圖模式。
檢測情境
1
與情境
2
之原始模式,其參數估計(未附表)在情境
1
的原始假設模
式中發現,「主群體」對「主觀規範」之標準化係數
(γ
2,4
= 0.95)
,以及「自我能力」和
「便利狀態」對「知覺行為控制」之標準化係數(
γ
3,6
= 19.62
和
γ
3,7
= -19.39
)皆大於
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