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27 / 372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27 / 372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臺大管理論叢

26

卷第

2

127

了解。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如下,由於本研究涉及之議題較敏感,雖然本研究已採統計方

法控制社會期望偏誤之可能影響,並無法確切知悉公司會計人員是否能依據其決策行

為誠實作答;其次,由於問卷發放期間正值年度報表之結帳期間,加以本文涉及盈餘

管理與道德層面之敏感議題,導致本文回收率偏低。再者,本文之受測者年紀多落於

30

歲至

39

歲之間,於現實生活中經歷盈餘管理決策之可能性稍低,故對於研究結果

之解釋上,仍須謹慎。研究建議方面,盈餘管理意圖或許與文化或社會環境機制(如

法律責任)有關,本研究係以台灣之會計從業人員為受試者,未來研究可嘗試於不同

文化中進行,以瞭解本研究所提出之會計人員盈餘管理意圖模式,是否會因文化或地

區不同而有不同之發現。最後,除本研究探討之代理情境與道德發展變數外,影響個

人從事盈餘管理意圖之變數仍多,例如文獻發現

(Klein, 2002; Xie, Davidson, and

DaDalt, 2003)

較強之公司治理機制(如審計委員會)將會減少企業之盈餘管理,故建

議後續研究可由其他重要變數(公司治理監督機制)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