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34-3
P. 17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4 No. 3 Dec. 2024
而以永續發展為目標的廠商,將以不確定性的規避為決策的核心 (Cyert and March,
1992)。因而,在績效好的時候,也可能出現風險趨避 (Shimizu, 2007; Shimizu and
Hitt, 2005)。
前景理論與廠商行為理論均提出參考點的概念,主張決策者會以參考點協助
其論定實際成果的成功與失敗,或預期利得與損失,做為進行風險承擔決策的依據
(Audia and Greve, 2006; Cyert and March, 1963; Schumacher et al., 2020)。惟廠商行為
理論及前景理論係以單一參考點判定利得與損失,然決策者目標達成後,會設立另
一個目標,造成參考點轉移(曾真真與簡俊成,2018),故後續有學者提出機會與
威脅二個參考點 (Sitkin and Pablo, 1992),及存活點與成功點 (Hu, Blettner, and Bettis,
2011),用以說明利得及損失的情境下,決策者風險態度亦會出現反轉現象。即在檢
視績效對後續決策的關係時,應分別檢視利得與損失的影響。因而,後續實證研究
傾向應用 spline 函數檢視利得與損失二種情境,對後續風險承擔決策的影響 (Audia
and Greve, 2006; Jirasek, 2017; Wang, Zhu, Maguire, Liu, Pang, Li, and Hu, 2016; Lucas,
Knoben, and Meeus, 2018)。
二、地主國績效與撤離決策的關係
廠商行為理論主張績效高於預期目標,可為廠商帶來寬鬆的資源,廠商將由資
源帶動風險性投資 (Cyert and March, 1963)。惟廠商為了平衡利害關係人的期待,因
而,並非以利潤極大化為唯一目標,決策者在權衡效用偏好後,傾向以永續發展及
長期存活取代利潤極大化目標,而讓規避不確定性成為決策的核心 (Gaba and Greve,
2019; Joseph et al., 2016; Shimizu, 2007; Schumacher et al., 2020);前景理論主張決策
者在面對利得時,因害怕預期的獲利會減少,決策者出現風險趨避現象 (Kahneman
and Tversky, 1979; Tversky and Kahneman, 1992),因而在獲利的情境下,前景理論與
廠商行為理論主張決策者出現風險趨避是一致的。
其實,任何投資皆是以投資安全性為首要目標 (Lopes, 1987),然決策者意識到
獲利足以讓廠商免去存活的威脅,則決策者決策焦點便會轉移至機會的追求,而勇
於從事冒險行為 (March and Shapira, 1992)。特別是決策者對未來機會的預期愈高,
愈可能成為積極的投資,成為風險追求者 (Highhouse and Yüce, 1996),且廠商的績
效表現可以反映出決策者的決策是正確的,強化決策者對其投資策略的信念 (Miller
and Chen, 1994),讓管理人持續現有的策略及活動 (Lant, Milliken, and Batra, 1992;
Joseph and Gaba, 2015)。因而,雖然大陸環境的不確定性升高時,獲利的廠商雖然
傾向獲利了結,但是在大陸賺愈多錢的廠商,會透過正增強的效果而強化決策者對
機會的認知 (Shimizu and Hitt, 2005),傾向選擇續留大陸市場。因而,本研究據以推
導出假說如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