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34-3
P. 19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4 No. 3 Dec. 2024




                   一個具備策略價值的撤離決策乃決策者權衡內外因素後選擇的結果,當內外因
               素支持廠商採行撤離策略,則臺商自中國大陸撤離將對後續績效存在正向影響。但
               決策者可能礙於有限理性或自利之限制,使撤離決策存在錯誤決策的可能性,如依
               本研究第一階段假說預測廠商不宜撤離大陸,但廠商卻出現在撤離的樣本群中,即
               廠商選擇撤離大陸,則表示廠商撤離決策與其資源特性等條件不配適,對績效應存

               在不利的影響。相對地,若於第一階段依廠商特性預測廠商宜撤離大陸,但廠商卻
               出現在未撤離的樣本群中(屬錯誤 / 不配適的決策),則可能是決策者不願曝露投
               資決策的錯誤或者升高承諾 (Sleesman, Conlon, McNamara, and Miles, 2012),預期對
               績效呈負向影響。故可推導:
               假說 2A:(第二階段)依決策情境宜採撤離策略時,則撤離大陸與績效呈正向關係。


               假說 2B:(第二階段)錯誤的撤離決策與績效呈負向關係。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1990 年代起,中國大陸因勞動供給及生產成本的優勢,擠身為全球製造大國形
               成世界工廠,惟其重要產業的關鍵技術及零組件,卻受制於海外技術供應者。因此,
               中國政府於 2015 年 5 月公布「中國製造 2025」策略,透過策略引導促成產業轉型
               升級,強調以網際網路帶動工業發展,明訂資訊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的產業發
               展方向,其中資訊科技成為其計畫培植的首要領域。中國大陸如此計畫性的支持其

               本土的資訊科技產業,不但威脅美國獨強的地位,亦埋下日後美中貿易糾紛的導火
               線(謝順峰與葉國俊,2019)。另一方面,臺灣透過產業聚落,具有強化產業結構
               垂直分工和完整價值鏈體系的加乘效果,發展成一個以電子資訊產業為核心的生態
               系。由於臺灣電子資訊業主要以美國為最終產品市場,續留中國大陸的不確定性太
               高,造成近期產業產生外移趨勢(吳天佑,2020)。電子資訊產業一直是政府重點
               培育的產業,因此,本研究特別選擇以赴大陸投資之電子資訊產業的撤離決策為研
               究對象。

                   臺商赴中國大陸投資原本看好當地勞工成本低,及內需市場的潛力,但如今中
               國大陸稅收、社保等勞動成本已逐漸高於臺灣,經商條件大不如以往,加上近期面
               臨中美貿易戰衝擊、全國環保稽查等因素,特別是 2016 年臺灣總統改選政黨輪替
               後,兩岸關係急凍現象,加上美中貿易戰造成不確定性與風險持續上升,讓不少臺
               商逐步撤廠、或縮編在大陸廠房規模(林宗弘,2019;劉孟俊,2019)。本研究以
               撤離決策為主題,主張撤離決策是因應環境不確定性的風險趨避策略。因而,選擇


                                                      9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