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34-3
P. 16
Divestiture from China by Taiwanese List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Firms: Effects of Host Country
Performance and Selection Bias
隨著中國大陸坐穩世界工廠的地位,大陸政府開始計畫性的扶持本地廠商,讓
外來廠商不敵中國大陸本土廠商的競爭,且 2016 年臺灣總統改選再次政黨輪替,
兩岸關係急凍,加上美中貿易戰不確定性與風險持續上升(林宗弘,2019;林宏文,
2019),不少臺商逐步撤廠、或縮編在大陸廠房規模(劉孟俊,2019),讓撤離大
陸市場成為規避不確定性的風險趨避策略 (Damaraju, Barney, and Makhija, 2015)。
即以風險承擔角度,撤離大陸被視為不利局面的中止,因而撤離大陸屬風險規避的
策略;相對地,大陸投資績效欠佳的廠商,表示廠商的核心能力與大陸市場並不配
適,繼續堅守市場,反而是冒險行為(Shimizu, 2007; Joseph, Klingebiel, and Wilson,
2016; 韓夏等,2019)。然在不確定性加遽的情境下,有些廠商選擇撤離大陸市場,
有些廠商反而加強投資,遂成為探討風險承擔決策的絕佳對象。
一、前景理論與廠商行為理論
前景理論闡述決策者在不確定下的風險承擔決策,該理論主張決策者在評估
任何事物前,會先在心中建立中立的參考點,決策者會衡量每個可以選擇方案的價
值,透過與參考點的比較而認定是利得還是損失。一般人在利得的狀態下,因害怕
預期的獲利會減少而產生利得的損失,因此表現出風險厭惡,以便守住獲利;但在
面對損失的預期時,因害怕預期的損失會實現,所以從事冒險行為以防止損失的實
現,而成為風險愛好者。即風險偏好受情境影響,其效用取決於獲益或損失的預期,
且決策者在面對損失所感受到的負效用會大於因獲利所感受到的正效用 (Kahneman
and Tversky, 1979; Tversky and Kahneman, 1992),即價值函數之損失曲線的斜率比利
得曲線的斜率陡,呈不對稱的 S 型函數,因而在實證時,損失及獲利對決策的影響
應分開檢視(曾真真與賴勇成,2011)。
廠商行為理論則以風險承擔決策作為論述焦點,該理論主張決策者是有限理
性的,由於決策者的有限理性,因而傾向對績效設定一個期望目標,以簡化績效的
評估,並作為修正後續決策的依據,而廠商的期望目標便是決策者的參考點 (Cyert
and March, 1963)。決策者會以參考點協助其判定實際成果是成功或失敗,而前期績
效是最常被使用的參考點 (Audia and Greve, 2006; Cyert and March,1963; Joseph and
Gaba, 2015; Ref and Shapira, 2017; Schumacher et al., 2020),例如,當廠商策略聯盟
績效超過其期望水準時,則廠商會認為他們具備進行成功聯盟的條件,決策者推論
聯盟是適合他們的治理模式,這樣的推論會鼓勵他們繼續依賴聯盟 (Lee, Lee, and
Kim, 2023)。依 Cyert and March (1963) 之主張,當前期績效欠佳,將刺激決策者從
事外部搜尋,廠商為解決問題將帶動風險承擔,因而在績效欠佳時出現冒險行為。
相對的,當廠商績效高於目標,將為廠商帶來剩餘資源,廠商為了善用資源而擴大
投資,不過廠商為了平衡利害關係人的期待,可能以永續發展代替利潤極大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