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34-3
P. 20

Divestiture from China by Taiwanese List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Firms: Effects of Host Country
               Performance and Selection Bias



               大陸投資環境惡化的 2016 至 2020 年為研究期間。
                    國人赴大陸從事投資行為皆必須事先向投審會申報或申請許可,且赴大陸投
               資之上市櫃廠商須於交易所股市觀測站、財務報表揭露大陸投資明細、損益,有
               完備的次級資料,故本研究以赴大陸投資之電子資訊廠商為研究對象。透過臺灣
               經濟新報資料庫所搜尋赴大陸投資之上市(櫃)之電子資訊業計 506 家,研究期

               間 2016 至 2020 年共獲致 2,530 個觀測值。另外,撤離有部分撤離及全部撤離二種
                                                                                              2
               型式,本研究採大陸投資額減少百分比達 5% 以上者作為劃分撤資與未撤資的基礎
               (Henderson and Cool, 2003),則撤離共取得 479 個觀測值,未撤離有 2051 個觀測值;
               次產業分佈分別見表 1 及表 2。


               二、變數操作
               (一)準則變數

                    本研究為確立撤離決策與後續績效之關係,採用 Heckman (1979) 所提之二階段
               最小平方法建模,第一階段採 Probit 迴歸建立撤離大陸之決策模型,由於 Probit 迴
               歸為預測二元類別資料之機率模型,撤離可以是全部撤離也可以逐步撤離,二者均
               會降低大陸投資的金額,即減少大陸投資比,故本研究以大陸投資比率的變動作為
               識別撤離的基礎,將大陸投資比例減少超過 5% 者,設為 1,其餘為 0,另以大陸投
                                                        3
               資比例減少超過 10% 者,進行敏感性測試  (Henderson and Cool, 2003)。
                    第二階段則檢驗廠商撤離與績效之關係,以市值基礎估算的 Tobin’s Q 經常用
               以衡量某一策略對廠商的貢獻 (Aivazian, Ge, and Qiu, 2005; Servaes, 1991),因而本
               研究採 Tobin’s Q 作為臺商撤離大陸後績效的替代指標。



               (二)選擇變數
                    本研究分別檢視地主國績效對撤離決策及績效的影響。假說 1 將焦點置於地
               主國績效對撤離決策的影響,由於進行大陸投資的上市櫃廠商在財務報表上僅揭





                  2   過去文獻傾向以員工人數或資產總額檢視海外投資的承諾程度 (Delios, Inkpen, and Ross,
                     2004),由於大陸員工人數無法取得,故本研究將以投資總額做為識別的基礎。決策時,當大
                     陸投資變動比率達負 5% 視為撤離,另設負 10% 進行敏感性分析 (Henderson and Cool, 2003)。
                  3   Boddewyn (1983) 提出了企業層面的海外撤離 (FDD) 微觀層面理論,該理論主張 FDD 與 FDI
                     恰好符號相反,即 FDI 的驅動因素應該對 FDD 產生對稱影響。由於公司層面和總體宏觀層面
                     的研究是互補的,所以 Boddewyn (1983) 的理論後續也用在於檢驗國家層級的海外投資及撤離
                     (Haug, Nguyen, and Owen, 2023)。由於 Henderson and Cool (2003) 及 Haug et al. (2023) 在考慮
                     投資成長或撤離時,主張應納入資產折舊的考量,因此在實證時設置一個閥值,普遍設為 5%
                     或 10% (Henderson and Cool, 2003) ,而本研究亦採用 5% 這個閥值,另以 10% 進行敏感性測試。

                                                      10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