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34-3
P. 144
Logical Correspondences: Lessons from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ase Study via Institutional Logic
Perspective
群為第七種制度邏輯 (Thornton, Ocasio, and Lounsbury, 2012)。
當組織在多制度邏輯共存的領域運作時 (Kraatz and Block, 2008; Pache and
Santos, 2010),多邏輯對組織運作施加不同甚或不相容的規範和規定 (Friedland
and Alford, 1991; Pache and Santos, 2010)。當邏輯不相容時,組織會將重要的邏輯
和位於組織外圍不太相關的邏輯加以劃分,透過主導邏輯定義關鍵實務,以減少
內部張力 (Jones, Maoret, Massa, and Svejenova, 2012),此衍生出邏輯「相容性」
(Compatibility) 與邏輯「中心性」(Centrality) 的議題 (Besharov and Smith, 2014)。例
如,商業邏輯與社會福利邏輯相容性低,社會企業常面臨此兩邏輯之衝突;新聞
業者在數位轉型時,面對專業、市場、管理與技術各邏輯的協商,技術邏輯會引
起專業、市場和管理等邏輯的變化,但專業邏輯仍是記者主要作為的指南 (Lischka,
2020)。
綜上,不少文獻關切數位轉型下,組織內制度邏輯的變化。研究指出,數位
科技導入組織帶出新實務,造成組織內制度邏輯兩種改變:一,主導邏輯變化,如
Gawer and Phillips (2013) 分析英特爾公司 (Intel) 在 1980 年代末和 1990 年代,在環
境變化下,將電腦製造業進行了根本性轉變,從以電腦組裝商為主導的「供應鏈邏
輯」,轉為遵循相當不同的組織原則—「新平台邏輯」。二,邏輯間相容性的變化,
如 Berente and Yoo (2012) 分析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上線後,
新系統隱含的「管理理性主義」邏輯,與該組織內「科學專業主義」邏輯格格不入,
產生相關作業的衝突。
因此,本研究目的為:藉由制度邏輯視角,釐清一個組織在數位轉型時,各
種新舊實務背後主導原則的轉變與動態,掌握組織數位轉型成功的關鍵。本研究採
質性個案研究法,以實務觀點 (Practice Lens) 搜集資料,以制度邏輯的模式歸納法
(Pattern Inducing) 輔助分析。
貳、文獻探討
以下提出關於數位轉型促成制度邏輯改變、多元制度邏輯競合與交替及多制度
邏輯的複合之論述,並提出文獻缺口與研究問題。
一、數位轉型促成制度邏輯的改變
大部分企業對數位轉型的概念模糊,對其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他們普遍認為,
將科技導入原有業務就是數位轉型 (Davenport and Westerman, 2018)。然而,數位轉
型遠比將科技導入既有業務更為複雜,此可從組織內外部兩觀點來看。
首先,組織外部:數位環境已趨成熟,驅動組織須數位轉型以調適。功能強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