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34-1
P. 146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n Investors’ Perceptions of Earnings Quality: The
Difference in Managerial Ownership Structure
性的認知,此外,該文也發現當會計師事務所提供永續報告書合理的確信時,報告
使用者對此永續報告書會更有信心。再者,環境資訊的表達型態也會影響報表使用
者做出的判斷。Ramanna (2013) 研究指出 GRI 準則所提供的環境績效指標資訊是屬
4
2 3
於流量基礎 (Flow-based) 的資訊 ,企業如果能同時提供存量 (Stock-based) 與流量
基礎的資訊型態,將可以幫助投資人更有效率的使用相關報告的資訊。上述諸文獻
顯示環境資訊相關的非財務資訊如果能獲得第三方驗證將可以獲得較高的信任與評
價。
企業社會責任構面包含環境永續、社會參與、公司治理與企業承諾,近年來隨
著全球綠色意識的高漲,環保相關資訊之揭露亦日益受到企業與投資人重視。雖然
環境資訊不像財務資訊一定會經過第三方驗證,環境資訊的揭露也不表示企業一定
有很好的環境績效 (Cho et al., 2012);然而,環境資訊揭露屬於企業社會責任展現的
一環,公司有較好的企業社會責任績效在財務資本市場上是有益的。過去文獻即發
現非財務資訊揭露可以降低分析師盈餘預測誤差 (Dhaliwal et al., 2012),非財務績效
可以進而改善企業的盈餘品質 (Kim et al., 2012)。本文認為,企業如能落實環境永
續承諾,證明企業本身能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將可以獲得更多市場青睞;企業
有較高的環境揭露得分,顯示投入較多的環境保護政策,投資人會認為企業環境資
訊揭露較透明,也更瞭解企業投入在環境保護的努力程度;這些非財務績效的成果,
都會影響投資人對盈餘品質的認知。因此,本文認為環境資訊之揭露,會增加投資
人對於企業財務報導盈餘品質的信心,故環境資訊揭露會對投資人認知企業盈餘品
質產生正向影響。據此,提出假說 1 如下:
假說 1: 其他情況不變下,環境資訊揭露程度越大,越能提高投資人對盈餘品質之
認知。
二、環境資訊揭露對投資人盈餘品質認知影響 : 經理人持股差異
企業股權結構之優劣會影響企業各層面,而經理人在企業內部也是一個重要
的管理角色。有關經理人持股,在先前的研究中存有各種不同學派的看法。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提出「利益收斂假說」(Convergence of Interest Hypothesis),認
為當公司管理者所持有股數較多,管理者與所有權者能有趨於一致的目標,並且管
理者以企業最大利益為優先考量時,將會產生龐大的正面效應。另一方面,Jensen
2 GRI 準則是由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 (The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 所發布之準則。
3 某一特定期間內,某事物數值的變動,稱為流量。
4 從一開始累積到某一特定時點之某一事物的數值,稱為存量。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