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33-3
P. 45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3 No. 3 Dec. 2023
構與方向。而 IATs 所建構的分析是過去有關互動導向的行銷研究 (Bodapati, 2008;
Clemons, 2009) 之學理核心未及納入的。比如:IATs 具有「基於客戶資訊,以毫秒
為單位,加速即時提供建議之代理功能」的特性,有助益企業互動回應能力的提升
(比如,即時精準的報價、提案、交期回應等),但Bodapati (2008) 及 Clemons (2009)
並未連結引用 IATs 的內部特徵。此時,互動將會產生何種變化、此種變化是否或
如何影響學理的解釋將不得而知。換言之, 透過 IATs,B2B 企業如何組織和管理
知識,以提供新的增值解決方案,以及其與競爭優勢的聯繫,仍未獲得清楚地解釋
(Salunke, Weerawardena, and McColl-Kennedy, 2019) 。
基於上述,本研究將援引互動導向、智慧代理技術與客戶感知價值等觀點,運
用多重個案研究法,選取臺灣資訊電子業合適的廠商為研究個案,深度訪談經營者
或資深經理人,以理解企業如何藉由智慧技術採用、調整和回應客戶需求,進而解
析上述研究議題。再者,整合雙方創造價值的經驗案例,初步釐清企業在競爭環境
日趨複雜且處於互動導向的情境下,為因應「市場動盪性」引用「智慧代理技術」,
導致與過去文獻所呈現的「互動導向」過程、思維與做法上的異同。最後,本研究
解釋「互動導向」轉為「智慧化互動導向」的原因及現象,並歸納出「智慧互動化
導向」的構想及其內涵,此成果期望延伸貢獻於相關理論建構,並能對企業間互動
共創實務、顧客關係管理與客戶感知價值提升產生啟示。
貳、文獻回顧
一、互動導向 (Interaction Orientation; IO)
「互動導向」係指企業與個別客戶有效溝通的能力,透過良好連續互動,充
分取得客戶資訊加以應用,以實現客戶關係管理及雙方利益 (Ramani and Kumar,
2008),概念上非產品導向和市場導向等理論的簡單升級,而是服務經濟時代,行
銷理念的新趨勢 (Vargo and Lusch, 2010)。Bonner and Walker (2004) 認為,透過有效
管理客戶互動,將更容易理解客戶需求和偏好,有助企業成功發展和推動新產品創
新,其內涵為:(1) 客戶概念 (The Customer Concept);(2) 互動回應能力 (Interaction
Response Capacity);(3) 客戶賦權 (Customer Empowerment);(4) 客戶價值管理
(Customer Value Management) 等四項構念,藉此反映企業基本信念、相關流程和應
有做法 (Ramani and Kumar, 2008)。
基於個別客戶所實施的互動導向,除有助於企業把握客戶的特殊需求和客戶間
需求差異外,經由制訂客製化服務方案,更可提高新服務開發的成功率 (Alam and
Perry, 2002)。交易過程中詳細收集客戶資訊,建立完善資料庫,挖掘攸關數據,掌
握客戶動態需求,能提高新服務開發的市場敏捷性,積極影響企業知識組合能力,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