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製造商自中國採購之供應鏈風險關鍵因素分析
68
三、
DANP
之研究應用與適用性說明
Tzeng and Huang (2011)
研究指出
DANP
法,當受訪者是企業內部相關成員,
可免除
Saaty (1996) ANP(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理論之成對比較問卷製作,
直接應用
DEMATEL
的總影響矩陣做為
ANP
的未加權超級矩陣
(Chiu, Tzeng, and
Li, 2013)
。由文獻可知
DANP
被廣泛運用於各領域,如資訊管理決策(任光德、林
崇仁與莊貿雄,
2010
)、關鍵投資決策分析
(Lee, Huang, Chang, and Cheng, 2011)
、
產品開發決策(陳以明、向佳君與楊皓博,
2010
)、以消費者需求為基礎作為車載
資通訊評估系統的建置
(Lin, Hsieh, and Tzeng, 2010)
、知識管理策略評估系統之建立
(Wu, 2008)
。均印證
DANP
有助於研究者解析各構面、準則間的複雜結構關係,更
可幫助本研究探討供應鏈風險構面、準則間的內外部相依性及複雜關係,故本研究
採用
DANP
做為找尋「關鍵因素」之研究工具。
本研究希望經由
Delphi
法所獲得之
4
大構面
15
項準則中,藉由受訪專家針對
風險因素「各構面間」及「各構面內各組成要素間」兩兩比較後獲得權重值,以判
定權重值大者可視為其影響風險管理作為之「關鍵性」亦大。其中以
Saaty
之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法可做為分析工具
(Olson and Wu, 2010)
,但
專家認為本研究所列之構面彼此間存在相互影響關係,且各構面內組成要素,彼此
亦存在相互影響關係,然而
AHP
法中假設每一階層的要素,彼此之間為獨立關係,
原
AHP
法無法適用於本研究。
Saaty
於
1996
年另提出
ANP
法,以解決非獨立的層級式結構的決策方法;不
同於
AHP
法各階層的要素均需相互獨立的前提,
ANP
可以處理要素間具有相依性
與回饋機制的問題,故可使用於本研究內,以找出各階層的要素權重值。傳統
ANP
法除了同一層級因素間兩兩比較之權重值外,還需同時考慮到彼此間的影響關係,
以建構一個「超級矩陣
(super matrix)
」,故每份問卷之問項繁多,且在獲得問卷後,
需再對一致性進行檢驗,以確保所獲得數據之有效性。
為解決
ANP
法問項過多且不容易達到一致性的缺點,
Ou Yang, Shieh, Leu, and
Tzeng (2008)
及
Tzeng and Huang (2011)
提出以
DEMATEL
的總影響矩陣直接做為
ANP
的未加權超級矩陣,受訪者只需要填答直接影響矩陣即可,如此可提高研究獲
得各因素最終權重值的效率,稱為
DANP
法。各方法與本研究內相關問題之關係說
明,如圖
3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