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01 /302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01 /302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101

臺大管理論叢

28

卷第

2

亦指出透過地理的多角化可使企業整體風險下降,容許企業進行更多的風險性投資

活動,進而賺取更高的利潤。李揚等

(2005)

的研究發現,當企業於全球市場銷售廣

度越高時,越能緩和巨大國際衝擊對企業的影響。

不過,有些研究認為海外營運據越分散,企業越需要去整合他們的營運活動,

導致溝通與協調的管理成本上升

(Gomes and Ramaswamy, 1999; Tallman and Li,

1996)

;而且企業營運銷售範圍所涉及的國家越多,整合各營業據點的交易成本越高,

而且在資訊傳遞上的需求也會愈來愈多

(Hitt, Hoskisson, and Ireland, 1994)

Hitt et

al. (1997)

Qian et al. (2008)

的研究發現地理多角化與績效會呈現先上升後下降的

U

型關係;然而,

Lu and Beamish (2001)

認為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不論在資源、

所有權、組織結構或管理系統上多有不同,導致國際化廣度對不同規模企業營運績

效之影響不盡相同,他們以日本中小企業為研究樣本發現企業

FDI

國家數目與績效

U

型關係;

Hsu et al. (2015)

發現研發國際化廣度與績效的關係亦為

U

型曲線。

國際化經驗有助於瞭解跨文化差異,降低跨國經營風險與環境不熟悉的學習成

本,

Hitt et al. (1994)

Contractor and Kundu (1998)

認為此有助於獲得適當的資源、

知識及技能,且可提升國際經營管理能力及承擔國際經營風險。

Welch and

Loustarinen (1988)

指出企業國際化是依附於內部人員所投入的國際知識、經驗和技

能而發展的。許多研究亦發現國際化經驗有助於提升企業績效

(Li et al., 2012; Hsu,

C. et al., 2013; Hsu, W. et al., 2013; Hsu et al., 2015)

參、研究假說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說

有關國際化與績效的關係並未達成一致的結論,可能導因於國際化對於不同規

模之企業的貢獻不盡相同。規模較大之企業擁有較充足的資源與專屬優勢,如品牌、

人力資源、通路與專業管理技能

(Dunning, 2000; Kotabe et al., 2002)

,且在資本市場

上的融通能力比中小企業強,並能夠容納較細緻的分工,發揮生產與行銷上的規模

經濟,在進行對外投資時佔有優勢的地位

(Horst, 1972; Lall, 1980)

Caves (1971)

指出

FDI

存在許多進入障礙,例如無形資產投入、資金成本、規模經濟、風險等,

而大規模企業資源充足且承擔風險的能力強,故較小型企業利於從事

FDI (Kuo and

Li, 2003)

,因此以資源基礎的觀點而言,大規模企業應會有較佳的國際化績效表現。

中小企業之海外投資動機大多屬於尋求低廉與穩定生產資源之防禦型投資

(Kojima, 1973; Li and Hu, 2002)

,但這種生產要素成本優勢容易隨著地主國之總體經

濟發展而縮減;相對而言,大企業對外投資則多為擴大海外市場規模之擴張型投資

Hymer, 1960;

陳忠榮與楊志海,

1999

),有助延伸企業競爭優勢於海外市場,擴

大產品在地主國的市場佔有率。此外,中小企業組織與制度較有彈性,具備高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