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49 / 330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49 / 330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臺大管理論叢

27

卷第

2

149

6

境外機構及境內機構控制股東與關係人交易

(1)

RPT_Sales

(2)

RPT_Purchase

(3)

RPT_Sum

(4)

RPT_L&G

C

0.085

(0.240)

-0.222

(0.189)

-0.026

(0.177)

-0.209

(0.295)

FI

-0.315

(0.256)

-0.607

(0.611)

-0.622

(0.550)

0.216

(0.405)

Reform

0.101

(0.232)

0.194

(0.184)

0.144

(0.169)

0.364

(0.283)

FI*Reform

0.222

(0.241)

0.817

(0.564)

0.633

(0.483)

-0.217

(0.246)

In_Dir

0.048

(0.039)

0.034

(0.022)

0.037

(0.025)

0.011

(0.088)

Big_4

0.108

(0.129)

0.318*

(0.166)

0.237*

(0.129)

-0.036

(0.218)

Control Variables

Yes

Yes

Yes

Yes

N

3,699

3,607

4,203

2,089

Adjusted-R

2

0.642

0.381

0.632

0.291

F value

2.59***

2.44***

2.84***

2.93***

1

:各個變數的操作性定義請見表

4

RPT_Sales

FI

,控制股東為境外機構投資人

= 1

,境內機構投

資人

= 0

2

:各欄標題為該方程式的應變數,迴歸係數均為標準化後的係數,括弧欄為標準差。

3

*

差異達

10%

顯著水準,

**

5%

顯著水準,

***

1%

顯著水準。

三、第二大股東與關係人交易

7

透過設置第二大股東相對控制股東的持股比例

(

L21

)

及其與股權分置改革前

後的交互項

(

L21*Reform

)

,以了解第二大股東與上市公司進行關係人交易之行為是否

經歷股權分置改革有所改變。

交互項係數

(

L21*Reform

)

在關係人銷售

(

RPT_Sales

)

(欄

1

)與關係人購買及銷售

總和

(

RPT_Sum

)

(欄

3

)下,分別為

0.063

0.071

,均達

5%

顯著水準。表示存在第

二大股東的企業,在股改後更傾向從事關係人交易,不支持

H4

。可能原因在於第二

大股東相較於控制股東的持股比例在股改後普遍下降,由股改前的

22%

下降到股改後

18%

,隱含第二大股東抗衡控制股東的能力下降,導致第二大股東監督控制股東的

能力下降,轉而勾結控制股東,透過關係人交易謀求私利。

再進一步把表

7

之樣本拆成控制股東為國有及非國有兩個子樣本進行檢測,結果

彙整於表

8

中。控制股東為國有性質下

(

SOE = 1

)

,交互項係數

(

L21*Reform

)

在關係

人購買

(

RPT_Purchase

)

(欄

2

)與關係人購買及銷售總和

(

RPT_Sum

)

(欄

3

),分別為

0.164

0.101

,至少達

5%

顯著水準。在控制股東為非國有性質下

(

SOE = 0

)

,所有關

係人交易代理變數均未達傳統顯著水準。顯示在股改後,第二大股東傾向與控制股東

共謀,透過關係人交易謀求私利的情形僅存在於國有企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