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35-1
P. 157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5 No. 1 Apr. 2025
H1: 若公司面臨之政策不確定性愈大時,認列暫時性項目與自願性揭露非公認盈餘
可能性之正向關係增額愈強。
另一方面,根據前述投機性動機,公司經理人亦可能藉政策不確定性加劇資訊
不對稱,刻意釋放訊息來誤導投資人,讓投資人高估公司獲利能力或前景,趁機賺
取私利 (Nagar et al., 2019; El Ghoul et al., 2021)。例如公司可能會將重複性損失和費
用分類至暫時性項目進行盈餘管理以達到分析師預期 (McVay, 2006)。又如公司在計
算非公認盈餘時可能會將重複性費用或損失隱藏至暫時性項目並予以排除 (Doyle et
al., 2003),或不排除暫時性利得以達到盈餘門檻 (Curtis et al., 2014)。公司經理人亦
可能會先考量經應計數和實質盈餘管理後之盈餘表現是否遠超過分析師預期,以決
定是否要揭露非公認盈餘資訊 (Black et al., 2017)。
承上,不論是出於資訊性還是投機性動機都可能會使得假說一成立,因此,
本研究進一步驗證,當公司所面臨政策不確定性較大而自願揭露非公認盈餘,究竟
是出於哪一動機。非公認盈餘為公認盈餘排除特定已認列項目而得,過去探討非公
認盈餘品質多以排除品質作為衡量指標(如:Doyle et al., 2003; Brown et al., 2012;
Curtis et al., 2014; Leung and Veenman, 2018; Chen et al., 2021)。進一步言,若基於
資訊性動機,為了提升非公認盈餘對核心盈餘之攸關性,所排除之項目應是、或多
由暫時性項目組成(排除品質高);反之,若基於投機性動機,則所排除之項目應是、
或多由重複性項目組成(排除品質低)。
其次,關於排除品質之衡量,既有研究多以排除項目對未來營業利益或未來現
金流量之預測能力衡量。例如 Doyle et al. (2003) 與 Leung and Veenman (2018) 以排
除項目對未來現金流量之預測能力衡量;Curtis et al. (2014) 以未來營業利益作為應
變數,指出當公司計算非公認盈餘若排除暫時性利得,則非公認盈餘較能用來合理
估計核心盈餘。本研究參照上述文獻,以未來營業利益及未來現金流量衡量排除品
質。由於過去相關研究之實證結果大多支持資訊性動機 (Nagar et al., 2019; El Ghoul
et al., 2021; Jiang et al., 2022; Brown, Huffman, and Cohen, 2023; McVay, Rodriguez-
Vazquez, and Toynbee, 2024),故本研究預期對於自願性揭露非公認盈餘之公司,政
策不確定性愈大,其排除品質愈高。由此,本研究建立假說二如下:
H2: 對於自願性揭露非公認盈餘之公司,若所面臨之政策不確定性愈大,其排除品
質愈高。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