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35-1
P. 152
The Impact of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on Non-GAAP Earnings’ Quality
助投資人合理評估公司價值 (Healy and Palepu, 2001; Verrecchia, 2001);此動機稱為
資訊性動機 (Informative Motive) (Healy and Palepu, 2001; Verrecchia, 2001)。然而,
公司經理人亦可能會趁資訊不對稱加劇,刻意釋放訊息誤導投資人,讓投資人高
估公司核心盈餘和未來獲利以賺取私利;此即為投機性動機 (Opportunistic Motive)
(Doyle, Lundholm, and Soliman, 2003)。過去探討政策不確定性對財務資訊報導及揭
露影響的相關研究曾推論,由於政策不確定性造成公司前景不明、訊息混亂,不但
導致公司股價波動性大增 (Pástor and Veronesi, 2012; Baker et al., 2016),更會加劇公
司內外部間之資訊不對稱 (Nagar et al., 2019; El Ghoul et al., 2021; Jiang et al., 2022),
並發現政策不確定性會促使公司提供更具攸關性和品質較高之財務及公認盈餘資
訊,研究結果支持資訊性動機。
承上,由於政策不確定性造成公司前景不明,為防範不利情況發生,公司會
採取諸如降低投資支出 (Baker et al., 2016; Gulen and Ion, 2016)、大量裁員 (Ilut and
Schneider, 2014)、提高現金持有水準 (Duong et al., 2020) 等防禦性經營行為,以避
免可能的負面衝擊。進一步言,過去研究指出當公司所處之經營環境和策略方針發
生重大改變或面臨財務危機時,所採取的經營行為不僅多樣且時常互有關連。例如
公司進行組織或營業部門重整時,亦可能會同時處分廠房、土地和設備等固定資
產 (Atanassov and Kim, 2009)、大量裁員 (Chalos and Chen, 2002) 以及投資支出減少
(Chen, Mehrotra, Sivakumar, and Yu, 2001)。因此,政策不確定性可能會引發公司採
取一連串相應的重大經營行為和事件,而重大經營行為與事件很容易導致公司財報
上產生暫時性項目 (Donelson, Jennings, and McInnis, 2011)。例如:進行組織重整時
所產生之重整費用、大量裁員所產生之訴訟費用或賠償損失、處分固定資產和營業
部門時所產生之處分損益或資產減損等。此外,政策不確定性也會使得消費者減少
消費 (Bansal and Yaron, 2004),使公司因滯銷或銷貨成長遲滯而發生存貨跌價或資
產減損等,故政策不確定性亦很可能促使公司認列較多之暫時性項目。
暫時性項目,就其定義而言,一般是由於特殊、不常見的事件所致,且連續
重複發生之機率甚低,故從長期來看,其發生頻率較為短暫;而與其相反的核心盈
餘則會連續重複發生,長期而言亦較穩定、一致 (McVay, 2006)。過去研究發現暫
時性項目會降低公認盈餘之資訊內涵 (Bradshaw and Sloan, 2002) 和品質 (Srivastava,
2014),亦會降低公認盈餘的應計數與未來現金流量之關聯性 (Bushman, Lerman, and
Zhang, 2016)。故可知,暫時性項目會導致公認盈餘較無法反映公司核心盈餘,造成
以公認盈餘評估公司價值會存在較多干擾,亦會造成公司和外部投資人之間的資訊
不對稱。因此,根據資訊性動機,公司會提供對價值或核心盈餘更具攸關性的資訊,
而自願性揭露非公認盈餘則是達成此目的的重要方法之一。過去探討自願性揭露非
公認盈餘動機的研究大多認為經理人自願揭露非公認盈餘係因暫時性項目會干擾投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