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35-1
P. 155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5 No. 1 Apr. 2025
定性會逐步促使自願性非公認盈餘揭露,為上述自願性資訊揭露的管道和方法,提
供了額外發現。其四,對於政策不確定性如何促進資訊品質改善而言,本研究提供
更為具體和深入的發現,亦即政策不確定性會促使公司排除較多且更具暫時性的項
目以提升非公認盈餘品質。
本研究除本節說明研究動機、結果與貢獻外,第二節為相關文獻探討並提出研
究假說,第三節說明樣本資料來源、變數定義與迴歸模式,第四節分析實證結果,
第五節則是額外分析,最後為研究結論、限制與後續相關建議。
貳、文獻探討與假說發展
近年來許多研究相繼投入探討政策不確定性對公司個體層級之經濟影響,使
得相關議題受到不少關注。由於政策不確定性造成公司前景不明,為防範不利情
況發生,公司會採取諸多防禦性的經營行為,例如降低投資支出 (Baker et al., 2016;
Gulen and Ion, 2016),避免或延後企業併購活動 (Bonaime et al., 2018),大量裁員或
降低員工數成長幅度 (Ilut and Schneider, 2014; Baker et al., 2016),提高現金持有水準
(Duong et al., 2020) 等,以預防政策不確定性可能帶來的負面衝擊。上述脈絡之研究
是從公司經營行為的角度來探討政策不確定性可能帶來的影響。
另一方面,亦有會計研究探討政策不確定性對公司財務報導與資訊揭露的影
響。首先,由於政策不確定性造成公司前景不明、訊息混亂,因而導致公司股價
波動性大增 (Pástor and Veronesi, 2012; Baker et al., 2016)。更甚者,政策不確定性加
劇公司內外部資訊不對稱,導致權益資金成本上升,甚至股價大跌 (Diamond and
Verrecchia, 1991; Lang and Maffett, 2011; Pástor and Veronesi, 2012)。根據前述資訊性
動機,公司有誘因提供對價值或核心盈餘更具攸關性的資訊,以降低資訊不對稱,
幫助投資人合理評估公司價值 (Healy and Palepu, 2001; Verrecchia, 2001)。Nagar et al.
(2019) 發現政策不確定性愈大,公司管理階層自願性發佈財務預測和重大資訊(8-K
報告書)的頻率愈高,並且能降低部份資訊不對稱。El Ghoul et al. (2021) 則發現政
策不確定性愈大,公司會提供品質愈高的公認盈餘數字,以傳遞公司前景予投資人。
Jiang et al. (2022) 指出在政策不確定性較大時,公司所揭露訊息之敘述文句和篇幅
會較長且較詳盡,有助於降低權益融資成本。
與上述兩類研究不同,本研究探討政策不確定性透過引發暫時性項目之認列,
是否會逐步促使自願性揭露非公認盈餘。首先,如前述,政策不確定性會促使公司
採取諸多防禦性經營行為預防可能的負面衝擊。Donelson et al. (2011) 指出,公司重
大經營行為與事件為財報上認列暫時性項目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例如:進行組織重
整時所產生之重整費用、大量裁員所產生之訴訟費用或賠償損失、處分固定資產和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