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35-1
P. 159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5 No. 1 Apr. 2025
性揭露非公認盈餘 (Ngp_Dis) 為一指示變數,其定義為若本季公司有揭露非公認盈
餘則為 1,否則為 0。政策不確定性 (EPU) 為主要解釋變數之一,本研究參考 Nagar
et al. (2019) 與 El Ghoul et al. (2021) 的研究設計,取同季中每月數值之平均數後再取
自然對數。另一主要解釋變數,認列暫時性項目 (Spi),為一指示變數,其定義為若
本季公司有認列暫時性項目則其值為 1,否則為 0。由於過去研究發現政策不確定
性愈大,公司自願性發佈重大和攸關資訊之頻率愈高 (Nagar et al., 2019),本研究預
期政策不確定性對非公認盈餘揭露與否之直接影響即係數 (β ) 為正。根據假說一,
1
政策不確定性愈大時,認列暫時性項目與自願性揭露非公認盈餘可能性之正向關係
增額愈強,因此本研究預期政策不確定性與認列暫時性項目之交乘項 (EPU × Spi)
之係數 (β ) 為正。亦即政策不確定性會透過引發暫時性項目之認列,逐步促使公司
3
額外揭露非公認盈餘。
本研究參考以往探討揭露非公認盈餘之決定因素的相關文獻 (Lougee and
Marquardt, 2004; Heflin and Hsu, 2008; Brown et al., 2012),加入影響非公認盈餘揭露
之控制變數。過去研究指出,不少影響公認盈餘品質或干擾投資人評估公司核心盈
餘和價值之因素會進而影響公司非公認盈餘之揭露與否,故本研究加入公認盈餘波
動性 (Roa_Std)、無形資產 (Intan)、投資機會 (Btm)、負債比率 (Lev)、銷貨成長率
(Growth)、暫時性項目絕對值 (Abs_Spi) 以控制之。另外,影響資訊不對稱之因素及
盈餘管理誘因亦會影響揭露與否之決策,故加入公司規模 (Asset) 和是否虧損 (Loss)
以控制之。
本研究建立以下模式 (2) 來驗證假說二:
Future_OI or Future_CFO
it
it
= λ + λ EPU + λ Ngp_Exclu
it
1
0
t
2
+ λ EPU × Ngp_Exclu + λ Roa_Std + λ Asset + λ Intan
t
it
5
6
4
it
3
it
it
+ λ Btm + λ Lev + λ Growth + λ Loss + λ Abs_Spi + λ Spi + λ Age
10
it
it
12
11
it
it
13
it
8
it
7
it
9
+ λ Ngp_Earn + Fixed Effects + ε 。 (2)
14
it
it
以往探討非公認盈餘品質,主要以排除項對未來獲利績效之預測能力,亦即
以排除品質衡量 (Doyle et al., 2003; Kolev et al., 2008; Curtis et al., 2014; Chen et al.,
2021)。故模式 (2) 之應變數為未來營業淨利 (Future_OI) 和未來現金流量 (Future_
CFO),其定義分別為未來四季營業淨利總和除以本季季末總資產,以及未來四季
營業活動現金流量總和除以本季季末總資產。另增一主要解釋變數,即本季總排除
項目 (Ngp_Exclu),其定義為本季非公認盈餘減去公司盈餘後除以季初總資產。需
特別說明的是,總排除項目 (Ngp_Exclu) 若為正(負),亦即非公認盈餘大(小)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