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34-2
P. 214
The Regulation of Non-GAAP Reporting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the Recognition of
Opportunistic Special Items
揭露非 GAAP 盈餘之公司(即視為 NonGAAP = 0)。在此穩健性測試中,我們僅包
含與該盈餘宣告資料庫匹配之樣本,未匹配之樣本則加以刪除,再檢視實證結果是
否受到不同樣本組成之影響。在此限制下,揭露非 GAAP 盈餘 (NonGAAP = 1) 的公
司數量不會改變,但總樣本數減少,假說一中的樣本總數為 12,582 筆,假說二中的
樣本總數為 11,126 筆,實證結果詳見表 9。
表 9 Panel A 顯示,實證結果跟假說一相同,交乘項 NonGAAP × Post 之係數顯
著為負,表示在 2010 年 C&DIs 發布後,揭露非 GAAP 盈餘的公司減少認列投機性
特別損益項目。表 9 Panel B 顯示,在假說二的部分,交乘項 OppSI × NonGAAP ×
Post 的係數呈現顯著為負,與之前的實證結果一致,即樣本組成的改變不會使研究
結論產生變化。
四、改變揭露非 GAAP 盈餘的辨認方式
本研究的主要假說參考 Bentley et al. (2018) 揭露非 GAAP 盈餘的辨認方式,
以美國上市公司是否在盈餘宣告之新聞稿中揭露非 GAAP 每股盈餘之資訊作為
判斷基準。於此穩健性測試中,我們參考過去文獻中辨認非 GAAP 盈餘的方式
(Bhattacharya, Black, Christensen, and Larson, 2003; Bhattacharya, Black, Christensen,
and Mergenthaler, 2007; Black and Christensen, 2009),以 I/B/E/S 資料庫中實際每股
盈餘的資料作為判斷基礎,檢視主要假說對揭露非 GAAP 盈餘辨認方式之穩健性。
在此判斷基礎下,辨認為揭露非 GAAP 盈餘的公司樣本數較多。
假說一的測試結果列於表 10 Panel A,交乘項的係數與主要研究結論一致,樣
本辨認方式改變並未對實證結果產生影響。假說二的測試結果列於表 10 Panel B,
OppSI × NonGAAP × Post 的係數仍顯著為負,支持假說二的成立。
五、額外分析:GAAP 虧損公司與 GAAP 獲利公司之比較
我們再進一步將樣本區分為 GAAP 虧損公司(即所報導之 GAAP 盈餘為負)
與 GAAP 獲利公司(即所報導之 GAAP 盈餘為正)進行分析,實證結果列於表
11。在 Panel A 假說一的部分,我們發現報導 GAAP 淨損之公司,NonGAAP × Post
和 OppSI 呈現顯著負相關;但報導 GAAP 淨利之公司該係數卻不顯著,由此實證
結果顯示在 2010 年 SEC 發布 C&DIs 後,減少認列投機性特別損益項目,主要來自
GAAP 盈餘為負之公司,隱含 GAAP 虧損公司在 C&DIs 之前具有較高誘因認列投
機性特別損益(其 NonGAAP 係數顯著高於 GAAP 獲利公司),也因此 C&DIs 放寬
對非 GAAP 盈餘的監管限制後,可顯著降低此類公司利用特別損益進行盈餘管理的
動機。
在假說二的部分,表 11 Panel B 顯示,OppSI × NonGAAP 的係數在 GAAP 盈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