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
臺大管理論叢
第
28
卷第
2
期
鏈關係之不確定性對公司的信用風險應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然而,卻鮮少有文獻
將供應鏈關係不確定性此議題納入公司信用風險影響因素來進行探討,本研究的主
要動機即是在補足這塊文獻上的缺口。
在既有的信用風險的相關文獻中,
Collin-Dufresne and Goldstein (2001)
發現傳
統的信用風險模型只能解釋
25%
的公司債利差變異,因此探討信用風險(或公司債
利差)的其他決定因素即為一個相當熱門的議題。目前相關文獻在探討影響公司債
利差的因素大致可分為系統風險
(e.g., Tang and Yan, 2010)
及個別風險
(e.g., Campbell
and Taksler, 2003)
兩大類。
Campbell and Taksler (2003)
發現公司的個別風險在公司
債利差的組成上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後續有許多研究從公司特性及債
券特徵之觀點來探討公司債利差的影響因子,如負債比率
(Collin-Dufresne and
Goldstein, 2001)
、權益報酬波動率
(Campbell and Taksler, 2003)
、資訊不對稱程度
(Lu,
Chen, and Liao, 2010)
、資訊不確定性
(Yu, 2005; Lu et al., 2010; Güntay and Hackbarth,
2010)
、債券票息
(Liu, Qi, and Wu, 2006; Qi, Liu, and Wu, 2010)
、債券距到期日期間
(Helwege and Turner, 1999)
、債券年數
(Yu, 2005)
等是。此外,近來亦有學者從供應
商及顧客之個別公司特徵觀點,來探討其對於公司債利差的影響,如資金流動性風
險
(Chen, Liao, and Kuo, 2013)
、資訊不對稱
(Chen, Liao, Kuo, and Hsieh, 2013)
、總
體經濟敏感度波動風險
(Chen, Liao, and Huang, 2014)
等是,顯見供應鏈議題在信用
風險上的重要性。但是過往文獻多是從供應鏈交易對手(供應商、顧客)的企業特
徵觀點來探究其對公司信用風險的影響,而鮮少直接以「公司與供應鏈交易對手之
商業交易關係密切度」
4
的觀點,來探討商業交易關係之波動對於公司信用風險的
影響。此外,相關文獻在設算供應鏈交易對手(供應商、顧客)公司特徵變數時,
亦均未考慮商業交易關係之波動風險。故本研究即是在探討供應鏈關係不確定性對
公司信用風險的影響,此為本文與過往文獻最大不同之處,亦是本文最主要的貢獻。
因此,不同於以往供應鏈與信用風險的相關文獻,本研究將從公司與上下游交
易關係不確定性之觀點來進行其對信用風險的影響,並特別著重在公司與顧客關係
的不確定性
(FCRU)
上。在公司與顧客間的關係不確定性方面,如前所述,本研究
引用顧客關係管理
(CRM)
之觀點,來推論出顧客關係的不確定性會影響公司現金
流量及資產價值的波動
(e.g., Dhar and Glazer, 2003; Reinartz et al., 2004)
。因此,本
研究依據
Merton (1974)
結構型信用風險模型及
Douglas et al. (2016)
現金流量波動風
險的概念,可推論顧客關係不確定性與公司信用風險呈現正相關。
4
商業交易關係的程度高低可以個別客戶銷貨佔公司總銷貨比重、個別供應商進貨佔公司總進貨
比重來衡量(如
Fee and Thomas, 2004; Kale and Shahrur, 2007; Chen, Liao, and Kuo,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