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營共一呼:策略研討會中議題設定的實踐分析
108
二、會議在策略實踐過程的重要性
因為策略實踐研究學者關心經理人在組織的實際作為,因此近年來許多研究焦點
都轉而投入分析經理人到底藉由哪些工作,來完成他或她的策略使命,這其中,一個
原本受到忽略、但又在最近被常提及的就是各種不同形式的策略會議,包括工作坊、
研討會、董事會、甚至是股東大會等等
(Jarzabkowski and Seidl, 2008; Johnson et al.,
2010)
。事實上,在傳統組織管理的文獻中,會議就被認為是可被運用來完成特定任務
的工具,是經理人可實際參與決定的日常工作之一
(Schwartzman, 1989)
。更廣泛的從
社會層面而言,
Peck, Gulliver, and Towell (2004)
指出,會議已演變為一個常規化的社
會實踐作法,有助於讓社會系統更趨穩定,甚至成為為社會運作與存在的一部分。
除了規劃未來,會議也可用來檢視特定的行為或決策,一個正式的策略會議提供
了參與者一個從不同組織而聚集在一起的正當性
(Boden, 1994)
,並集合了人事物,將
問題隱含於情節
(Episode)
的結構內,情節包含三個關鍵面向:起始
(Initiation)
、行為
(Conduct)
、與終止
(Termination)
。會議起始對策略的描述和解釋則會影響到會議的進
行和結束。
Jarzabkowski and Seidl (2008)
則指出,地點、議題,與主持是影響會議進
行與效果的重要三個關鍵點,而這也是經理人或策略師可在其中發揮策略實踐與能動
性的空間所在。
實際作為上,通常是由會議地點與時間決定後來開始實踐策略的第一步,接著則
是進入較冗長的議題設定階段,議題確立之後,會議的討論重點因而更聚焦,在公開
的會議中,議題的產生可以在會議編制時間內形成,由位處高階的團隊成員來正式公
布,也可以在會議開展前便公告。而主持會議的任務則由會議主席來帶領,由主席來
介紹議題並建立會議的權威。當會議已經產生對組織有效的策略結果時即可被終止,
會議也可能在議題一直沒有被解決的情況下終止,此時可能需要再結合其他類型的會
議來建立橋樑;或議題已得到解決,也可藉由終止會議來確保議題被重新聯結到組織
的其他活動。
三、議題設定
如前所述,議題設定是舉辦會議的一個重要關鍵策略實踐點,也是諸如像國家型
科技計畫這種具備濃厚官方色彩的會議裡,較有可能發揮能動性的地方
(Adams, 2004;
Kingdon, 1984; Tepper, 2004)
。
議題設定在傳播學領域很早就是一個重要探討主軸,大眾傳播媒介通過報導內容
的方向,對某一個議題進行強調,進而影響大眾認知與想法,本就是媒體工作者的挑
戰與任務
(McCombs and Shaw, 1993; Takeshita, 2006)
。雖然透過這個意義建構的過程,
不一定能很成功地告訴人們要怎麼想
(What to Think)
,但卻能藉此成功地告訴人們該
想些什麼
(What to Think About) (Cohen, 1963)
,據此也能得到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