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267 / 322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267 / 322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臺大管理論叢

26

卷第

3

267

(Deephouse, 1996; DiMaggio and Powell, 1983; Greenwood and Suddaby, 2006)

;換言之,

鑲嵌於同一制度下的組織,其行為會產生同質化,順服於上層制度的宰制。因此,對

於一個市場的新進入者而言,他就必須配合與銜接這個制度環境,或是根據制度環境

的變化,適時調整策略。實證上,

McGahan (2004)

強調產業是變動的,因此,企業所

擬定的策略必須符合所處產業發展軌跡之特性;

Anchordoguy (2000)

在分析為何日本

無法發展軟體產業時,發現其追趕經濟體的本質並不利於軟體產業的發展。

除此之外,技術的發展軌跡也會產生類似受到制度規範下的趨同化現象,形成技

術體制

(Technological Regime) (Nelson and Winter, 1977)

。產業與市場在不同的時間點

下,會規律地出現特定的技術典範

(Technological Paradigm)

或主流設計

(Standard

Design) (Anderson and Tushman, 1990; Dosi, 1982; Utterback, 1994)

,使得技術演化過程

中所產生的異質性

(Variation)

或替代方案

(Alternative)

,被迫選擇屈服或是淘汰,這種

機制類似於達爾文演化論中的天擇過程

(Natural Selection)

;換句話說,當代所有的產

品都必須採用此技術典範或主流設計,否則無法在市場上競爭。例如:雖然

Dvorak

鍵盤比起傳統的

QWERTY

鍵盤好用、省時,但後者已經成為了市場的主流設計,

Dvorak

鍵盤無法取代

QWERTY

鍵盤

(David, 1985; Rogers, 1962)

。因此,當市場已經

出現了一個技術典範或主流設計,產業的發展軌跡就會產生類似物理惰性

(Inertia)

特質,依附在這個典範或設計進行演化

(David, 2001; Rycroft and Kash, 2002)

,又典範

具有強烈的排它性

(Exclusiveness)

,只要無法和它相配合的技術,就必須面對被淘汰

的命運。

在命定論策略的範疇中,還有一派是從事混沌理論

(Chaos Theory)

或複雜科學

(Complexity Science)

的研究。混沌理論所闡述的是初始狀態下的些微差距,隨著時間

的推移以及系統內長期的遞迴作用

(Recursion)

下,終將產生巨大且不可預期的差異,

這就是初始狀態的敏感性

(Sensitivity to Initial Condition)

,又被稱為蝴蝶效應

(Butterfly

Effect) (Lorenz, 1963)

,蝴蝶效應也是整個混沌理論的核心思想。因此,身處在混沌系

統當中的行為個體,都難以逃脫由混沌系統所建構出來的命定性,從初始的狀態到後

來的結構性複雜,所呈現出來的是完整結構的湧現

(Emergence)

,所以,混沌又被稱為

命定性混沌

(Deterministic Chaos) (Radzicki, 1990)

。在混沌理論的視野下,因果關係並

非直觀的線性,而是一種不可預測的非線性關係,凡是具有動態性、演化特質的實體

都可被概念化為混沌的系統,例如:技術變遷

(Hung and Tu, 2014)

、產業結構

(Radzicki,

1990)

、創新發明

(Cheng and Van de Ven, 1996; Koput, 1997)

、交易談判

(Thietart and

Forgues, 1997)

等等。管理者所面對的環境是不可預測的,隨時因為一件看似不起眼的

事件而產生天翻地覆的變革,例如:破壞式創新

(Christensen, 1997)

。面對不可預測的

產業變革,管理者的策略就是做好環境的偵測

(Environment Scanning)

,甚至是發展簡

單的策略

(Simple Rules)

與簡單設計,避免因為複雜的思維與作法使得組織僵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