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34 / 322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34 / 322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企業之不對稱資訊、銀行往來關係及直接與間接融資

134

(16)

若依循與運用前述模型推論與變數一般化特性假設(類同前述,不再贅述),則

(13)

(14)

式因分母為正,且加上負號的分子項為負,故

(13)

(14)

式皆為負,即

∂N

it

/∂θ

it

≤ 0

∂K

it

/∂θ

it

≤ 0

。若從財經意涵深入闡釋上述諸式,當企業

i

的不對稱資訊疑

慮顯著改善或信用資訊程度明顯提升(即

θ

it

增高但其他條件不變),則如

(12)

(13)

(14)

式所示,其將降低銀行往來之緊密關係(即

θ

it

降低),或僅需較低的生產要

N

it

*

K

it

*

的需求(即

N

it

K

it

降低),即可達成利潤最大目標。衍生而言,若二

家企業之其他條件與變數均相同,僅

N

it

K

it

θ

it

不同,則不對稱資訊問題較嚴重或

逆向選擇及道德危機疑慮較嚴重的企業

B

,因信用資訊程度較差,更需較信用資訊程

度較優的企業

G

,維持較高的生產要素需求,以創造相同的最大利潤,亦即,若

θ

Bt

θ

Gt

,則

N

Gt

≤ N

Bt

K

Gt

≤ K

Bt

。據此,若企業的不對稱資訊疑慮較不顯著,則僅需較少的

生產要素需求即可創造最大利潤,換言之,企業的不對稱資訊獲致改善將有助其降低

生產面的要素需求,或有助其以相同生產要素即可創造更大利潤。

其次,

(15)

式之

∂L

it

/∂θ

it

(16)

式之

∂D

it

/∂θ

it

均屬不確定符號,即

θ

it

的改變對企

業直接與間接融資金額的影響可能為正向或負向,換言之,當一般企業之不對稱資訊

疑慮或信用資訊程度有所改善時,其傾向多使用間接融資或直接融資實屬不確定,需

進一步探討之。經深入分析可知,若企業屬於不對稱資訊疑慮較為嚴重的公司,其公

開舉債與私下銀行融資的成本均相當高,但因銀行較一般投資人更具有資訊獨占與處

理不對稱資訊的優勢與能力,故該企業之

R

B

it

> R

L

it

,但差異不應過大,此將使得

δ

≥ 0 (

δ

≡ [(1 – W

L

it

) – (1 – W

D

it

)(R

L

it

/R

B

it

)])

。若依循此推論與前述變數一般化特性假設(類同前

述,不再贅述),則

(15)

∂L

it

/∂θ

it

為正的可能性偏多,而

(16)

∂D

it

/∂θ

it

為負的可

能性偏多。反之,若企業屬無顯著不對稱資訊疑慮的優質公司,其公開舉債成本

R

B

it

應顯著低於銀行融資成本

R

L

it

,致使

δ

≤ 0

,則

∂L

it

/∂θ

it

為負的可能性偏多,而

∂D

it

/∂θ

it

為正的可能性偏多。若從財經意涵深入闡釋之,若企業屬不對稱資訊疑慮嚴重者(即

δ

≥ 0

),當其不對稱資訊疑慮或信用資訊程度有所改善時,則傾向多使用間接融資

L

it

*

之銀行借款籌資,而減少直接融資

D

it

*

之公開發債與現金增資。反之,若企業屬無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