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38 / 322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38 / 322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企業之不對稱資訊、銀行往來關係及直接與間接融資

138

銀行與證券等金融機構事先預估市場趨勢。

綜言之,企業於其發展初期,因資訊不對稱問題顯著,大多先向傳統財務仲介機

構融通所需資金,故此階段其銀行往來關係緊密且極為重要,並攸關現金流入與財務

危機,而銀行亦可藉由此階段資訊獨占的優勢要求較高的融資條件。然隨著企業之資

訊揭露程度越高,資訊不對稱問題漸小,其融資來源將更多元化,進而同時比較與選

擇公開舉債或現金增資等直接金融工具,以創造最適融資規模與成本,故當企業之發

展漸趨成熟、資訊揭露程度漸高或景氣循環正處衰退期時,公開舉債或現金增資等直

接融資的規模將擴大,而此等金融工具的發行量與流動性亦獲增加,資訊揭露程度更

形提升,逆向選擇問題降低,遂推動了我國直接金融的蓬勃發展,更提升了金融深化

度,雖衝擊間接金融業務,然亦健全跛足多時的金融結構。故本研究除確立不對稱資

訊因素於今日多元金融市場中之於企業融資行為變遷的重要性,更揭示其明顯衝擊直

接金融與間接金融之演變與消長,除有助於金融機構於貸放業務大幅衰退時知悉企業

融資選擇模式之迭變,更對如何吸引優質借款人以擴展金融業務,並降低放款風險具

有實務意義與貢獻,冀期我國於提升金融自由化或深化度後,可以嶄新的視野重新思

索各類金融機構的發展趨勢與消長,及衍生的發展策略與因應之道。

肆、結論

本研究旨在藉由理論模型深入剖析各型企業之不對稱資訊程度及外在金融環境的

改變如何影響其跨期銀行往來關係、直接與間接融資決策,進而此等決策之交互影響

關係,以期深入瞭解企業對私下籌資之銀行貸款及公開發行之直接金融工具的使用模

式與偏好,裨使總體面的直接金融蓬勃發展趨勢能完整地與嚴謹地奠基於個體面企業

跨期利潤極大化行為。再者,本文援引之不對稱資訊觀點應有裨於闡釋與觀察我國企

業於資訊逐漸透明化與金融漸趨自由化之近期,其銀行往來關係、直接與間接多元融

資模式之消長與變化。

本文理論研究發現,若企業的不對稱資訊問題獲致改善(惡化),其多會選擇降

低(提升)銀行往來關係的緊密程度,且僅需較低(較高)的生產要素需求即可達成

利潤最大目標。衍生而言,若二家企業之其他條件與變數均相同,則不對稱資訊問題

較嚴重的企業遂需維持較緊密的銀行往來關係。此外,若企業屬不對稱資訊疑慮嚴重

者,當其信用資訊程度有所改善時,則多傾向使用間接融資之銀行借款籌資,而減少

直接融資之公開發債與現金增資籌資。反之,若企業屬已無顯著不對稱資訊疑慮的優

質企業,則信用資訊程度的提升將促使其多傾向使用公開舉債或現金增資等直接金融

管道籌資,減少銀行貸款籌資。再者,當景氣復甦(衰退)時,企業需投入較多(較少)

生產要素以達成利潤最大目標,加上此期間公開舉債或現金增資等直接融資工具之融

資成本快速攀升(下滑),反觀銀行借款此間接融資之成本相對攀升(下滑)幅度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