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35-1
P. 166
The Impact of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on Non-GAAP Earnings’ Quality
表 4 所列為模式 (1)(即假說一)之實證結果。從第 (2) 欄可以發現,政策不確
定性與認列暫時性項目之交乘項 (EPU × Spi) 之係數顯著為正(係數 = 0.218,p 值
< 1%),表示政策不確定性會引發暫時性項目認列,逐步促使公司自願性揭露非公
認盈餘,支持假說一。不過,Fairfield, Kitching, and Tang (2009) 指出暫時性損失項
目相較於暫時性利得項目,前者發生頻率遠高於後者,並且隨時間經過,前者增加
的幅度亦遠大於後者;Curtis et al. (2014) 亦發現有揭露非公認盈餘之樣本中,排除
暫時性利得者僅佔 5.3%。因此,為避免正負號之干擾,本研究將認列暫時性項目
(Spi) 以認列暫時性淨損失項目 (Neg_Spi) 代替。此變數為一指示變數,若本季有暫
時性淨損失則為 1,否則為 0。從第 (3) 欄可以發現,政策不確定性與暫時性淨損失
之交乘項 (EPU × Neg_Spi) 之係數亦顯著為正(係數 = 0.168,p 值 < 1%),亦支持
9
假說一 。關於政策不確定性對自願性揭露非公認盈餘之直接效果,從第 (1) 欄可以
發現,政策不確定性 (EPU) 之係數顯著為正(係數 = 0.191,p 值 < 1%)。此結果
與 Nagar et al. (2019) 發現政策不確定性會增加 8-K 報告書之自願性發佈頻率的結果
一致。另外,第 (2) 欄中,政策不確定性係數雖為正但不顯著,可能因為本研究樣
本與 Nagar et al. (2019) 不同,且欲觀測之自願性揭露資訊種類亦有差異,本研究關
10
注的是非公認盈餘資訊,而 8-K 報告書尚包括其它重要資訊 。
表 5 所列為模式 (2)(假說二)之實證結果。如前述,若所排除項目大多為暫
時性(重複性)項目,則總排除項目對未來獲利績效之係數應為正(負),排除品
質亦較高(低)。可以發現,不論應變數為何,總排除項目 (Ngp_Exclu) 在四欄之
係數皆顯著為負。從第 (2) 和 (4) 欄可見,當應變數分別為未來營業淨利 (Future_
OI) 與未來現金流量 (Future_CFO) 時,政策不確定性與總排除項目之交乘項 (EPU
× Ngp_Exclu) 係數皆顯著為正(係數 = 0.395, p 值 < 1% ;係數 = 0.677, p 值 < 1%)。
上述結果說明,不存在政策不確定性影響下,公司於揭露非公認盈餘時,所排除之
9 由於假說一之敘述隱含「認列暫時性項目 (Spi) 與自願性揭露非公認盈餘 (Ngp_Dis) 為正相關」
此一前提應先成立,故本研究進行另一式之迴歸分析。該式與模式 (1) 相同,但不放入政策
不確定性與認列暫時性項目之交乘項 (EPU × Spi)。未列示結果顯示,認列暫時性項目單獨項
(Spi) 係數顯著為正(係數 = 1.141,p 值 < 1%);若改放入認列暫時性淨損失項目單獨項 (Neg_
Spi),其係數亦顯著為正(係數 = 1.055,p 值 < 1%)。由於沒有與 EPU 交乘之變數項,故 Spi
和 Neg_Spi 之係數,代表對應變數所造成之整體平均影響,且該影響不會隨 EPU 變動而變動。
此結果始能代表整體而言,認列暫時性項目 (Spi) 與自願性揭露非公認盈餘 (Ngp_Dis) 為正相
關,並支持假說一之前提成立。
10 根據 SEC 之規定,公司若欲宣告下列重大事項,應載於 8-K 報告書,其中包括:(1) 登記公司
之業務與營運、(2) 財務資訊、(3) 證券與交易市場、(4) 會計師及財務報表相關事項、(5) 公司
治理與管理、(6) 公平揭露規則、(7) 資產擔保證券、(8) 其他重大事件 以及 (9) 財務報表與附
件等九大類。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