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34-2
P. 37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4 No. 2 Aug. 2024
期非線性發展的影響因素包括團隊任務的設計與領導型態。上述修正與補充呼應過
去文獻對生命週期模型的批評,例如:生命週期模式將團隊當作封閉系統,忽略改
變的機制以及脈絡對團隊發展的影響 (Gersick, 1988);團隊是一個動態的實體,受
內外在環境影響,也會去適應環境 (Rushmer, 1997)。
其次,關於對均衡模型文獻的延伸與補充方面,本研究的結果一方面呼應
均衡模型主張的,內外部特殊事件會觸發團隊發展 (Gersick, 1988; Zellmer-Bruhn,
2003),另一方面則補充此觀點的邊界條件,亦即,特殊事件是否影響團隊的均衡狀
態,仍視當下狀態的穩定性而定。此外,Gersick and Hackman (1990) 的研究中提到
當團隊遇到新的事態、經歷失敗、在群體的工作中達到里程碑、受到干預、不得不
應對的團隊本身結構變化時團隊會重新評估當下狀況並改變團隊內的行動,讓團隊
回到一個均衡狀態可以繼續執行任務;Seers and Woodruff (1997) 提出社會結構與資
源的變化,影響團隊均衡與發展。本研究透過實際個案觀察發現,衝擊均衡狀態的
因素有三類:成員的變化、領導的變化、團隊限制因素的變化,此結果呼應與驗證
上述文獻的概念性推論。
最後,在結合團隊發展與團隊效能文獻上,本研究產生兩個層面的理論貢獻。
第一,在眾多影響團隊效能的因素中,本研究發現 Mathieu et al. (2019) 所提 IMO 模
式六大類因素中,結構特徵(任務相依性)、組成特徵(成員流失與變化)、結構
與中介特徵(領導)、組成與中介特徵(心理安全感)非但是影響團隊結果的因素,
也影響團隊發展過程,亦即團隊發展的研究可以從團隊效能研究中尋找可能影響團
隊發展的因素。第二,Humphrey and Aime (2014) 的文獻回顧發現,盡管團隊效能
的研究已經納入多時期變化的議題,卻較少同時納入多層次的議題,他們主張採用
跨層次、跨時期、跨理論的架構探討團隊的微觀動態 (Team Microdynamics)。本研
究回應此看法,同時納入跨層次、跨時期、與跨理論,觀察多層次變項與多時期變
化的動態現象。本研究發現,隨著時間推移,在各層次變項的交互作用下,某些輸
入與中介特徵會產生變化,例如個人層次的心理安全感,團體層次的任務範圍、領
導,組織層次的團隊限制、成員流失與變化。未來團隊效能的研究,若想要建立更
周延的理論,宜將變項的動態性納入考量。
二、實務意涵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以下實務建議。第一,當團隊的任務與成員職務關
聯性低時,可能減低任務投入動機而延後進入凝聚期。這表示,當組織從各單位調
集人員形成跨單位的專案團隊時,必須慎選成員,不能任由單位主管派遣職務或專
業關聯性低的成員參與,否則會影響團隊的凝聚。
第二,當團隊任務的設計屬於相依性低時,會減低團隊進入相互依賴期的機會。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