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臺大管理論叢第33卷第1期
P. 14
An Integrated Data-Driven Methodology for Auditor Performance Appraisals and Auditor Assignment
Optimization
表 1 稽核人員(單位)績效評估方法比較
類 研究文獻 模型建構方法 優點 缺點 目的
型
Petasis, 現代績效評估模式: 運用多績效衡量構 分析方式多為 運用計算、
Christodoulou, - 目標管理模型 面評估,有助於完 敘述統計方法, 分類及比對
and Louca - 績效衡量構面法 整評估單位的投 依賴人工分析。 實際績效與
(2020) - 平衡計分卡法 入、產出與結果, 而人工決斷易 衡量間的差
評估達成情況。 存有分析者偏 異。
見而影響決策。
Francis (2011) 統計績效評估模式: 模型分析結果容易 分析時若違反 主要是探討
- 迴歸方法 瞭解,且建構的模 常態或變數應 稽核人員績
績效評估
- 變異數方法 式容易再使用,有 有假設時, 分 效與相關變
- 無母數檢定方法 效整合預測變數, 析結果不佳, 數之間的攸
執行速度較快。 且很難說明變 關性。
數的相對重要
性。
Chen and 機器學習績效評估 模型預測較強,具 有其黑盒特性, 在預測人員
Wang (2010) 模式: 嚴謹數學推論、巨 可解釋性較差, 的績效,並
- 決策樹方法 量平行處理能力、 並且會因為集 提取高績效
- 神經網路方法 容錯能力、能過濾 成模型的複雜 員工的分類
- 支援向量機方法 雜訊特性,無須設 多過高, 導致 規則發展績
- 集成模型方法 立許多假設條件。 訓練時, 處理 效評估模式
時間過長。
Dodin and 最佳解稽核指派 可求得指派或分配 受限於電腦硬 主要以數學
Elimam (1997) 模式: 問題的最佳解,來 體空間不足無 規劃相關方
- 整數規劃法 最佳化小型部門內 法順利求解, 法,求得問
- 分支界線法 部稽核人員指派、 實用上不廣泛, 題最佳解。
- 動態規劃法 事務所任務規劃。 須依靠最佳解
稽核指派 作為評估標準。
Wang and 近似解稽核指派 適用於高維度問 必須適切選擇 欲在有限計
Kong (2012) 模式: 題、複雜限制問題 模型, 難以收 算時間內,
- 基因演算法 求解,在實務上可 斂, 且求解結 求得一近似
- 粒子群演算法 行性較高,適用大 果可能為一區 解的方法,
- 差分進化法 型部門、跨部門、 域最佳解或可 作為可行的
稽核小組之規劃。 行解, 無法確 決策方案。
保解答是全域
最佳解。
整合模型 本研究提出 整合績效管理模式: 滿足單一或多個決 須選擇最優模 決策支援系
- 二階段數據分析 策目標,可將分析 型, 減少輸入 統為主,協
模型 模組化,同時包括 資料分布不同 助管理員工
多個子模組 導致的預測優 績效。
劣互換情勢。
註:本研究整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