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臺大管理論叢第33卷第1期
P. 11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3 No. 1 Apr. 2023
壹、緒論
在金融領域中,臺灣的銀行產業發展初期,由於採用分行機制,並搭配獨特的
功能型體系,如金融業務部、信託部、財富管理部等業務部門的充分支援下,促使
銀行相關的事業群體得以快速的發展,甚至擴及到海外市場。然而近年來,臺灣相
關金融事業群體雖持續擴張,金控公司卻常因稽核人力調度困難,造成內部監督管
理疏失,進而受到裁罰案。如何建立符合公司頒佈的「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稽
核管理機制,以減少企業經營的風險,成為臺灣金控公司近期的企業目標之一(郭
俐君與廖懿屏,2020)。
內部稽核管理的學術研究主要在探討人力投入與人力控制對內控缺失或稽核績
效的影響 (Hirst, 1994; Brown and Leigh, 1996; Choi, Choi, Hogan, and Lee, 2013)。研
究發現,稽核人力管理對稽核組織績效存在顯著正向關係。而在稽核人力管理的應
用研究中,有兩類研究議題:一類是如何評估稽核人員或稽核單位的績效,探討如
何透過量化方法評估稽核人員或稽核單位的工作績效,進而充分利用稽核人力資源;
另一類是稽核人員的工作指派,使用數學規劃方法,將稽核人員或稽核單位的工作
績效最大化、將工作時間或單位成本最小化,以此為決策目標,規劃符合公司內部
稽核目標或特定需求的最佳稽核指派模式,解決現實中複雜的稽核任務規劃問題
(Abboud, Inuiguchi, Sakawa, and Uemura, 1998; Lin and Gen, 2008)。而根據這些文獻
的研究結論,我們發現,若要有效提升稽核行業的營運效率,企業應先理解不同稽
核人員的執行績效,再依據稽核任務性質的不同,指派適合的稽核人員,始能讓稽
核作業達到最佳之效果 (Abdolmohammadi and Wright, 1987; Campbell, 1988; Maynard
and Hakel, 1997)。換言之,必須先清楚地評估不同稽核人員在不同工作下之稽核績
效,方能針對各種稽核任務指派適合的稽核人員。
過去研究以統計檢定方法、多變量方法、線性規劃法等量化方法進行稽核人員
的績效與變數間攸關性 (Relevance) 驗證,藉此瞭解不同變數對稽核人員工作績效的
影響。然而,若以此量化模式執行績效評估,仍需要足夠數量之歷史數據來估計參
數,且估計過程必須具備非線性及隨機特性的處理能力。甚且,傳統統計方法常被
批評只能應用在單純的線性預測,又必須滿足自變數間共線性、避免殘差項存在自
我相關及資料要符合特定分配等統計假設;傳統線性規劃方法的最佳化方案求解,
則會有執行時間過長、甚至無法求解之困難。因此,如何適切選擇適當的績效評估
方法以建構一個稽核人員專屬的績效管理系統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遂成為重要研究議題之一。
在前述量化績效評估模式之外,另有機器學習方法。其是一門應用分析學門,
建模方式則是依據現有資料找出各預測變數與準則變數間的關係模式,之後再運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