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85 / 27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85 / 27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臺大管理論叢

27

卷第

3

85

四個

IV

所佔的百分比仍固定不變(與相關係數平方相同),顯示結構係數無法反映

任何因為共線性所造成的變動。由此可知,相關與結構係數對於

IV

間的相關並無任

何的反映能力,相對之下,迴歸係數與其他帶有淨效果處理的係數則變動劇烈而不適

合用來進行

IV

的相對比較。

至於乘積指數、

D

g

RIW

三者,係數總和皆等於

R

2

= .463

,亦即三者皆能對於

R

2

進行正交分割,但是乘積指數卻因為共線性而出現相關與迴歸係數異號而發生負

數,數值分割比分別為

.759 (164.3%)

-.294 (-63.6%)

-.003 (-.6%)

.000 (0%)

,分割

比例完全失效。至於

D

g

RIW

兩者數值幾乎完全相同,

IV1

IV2

間所存在的高相

關引發係數擴大,使得解釋比例略微放大,符合壓抑效果的特徵,而

IV3

基於重疊效

果設定而存在係數降低現象,

IV4

則完全不受影響。

D

g

RIW

95%

信賴區間皆無

重疊現象,顯示這兩個指標能適度反映共線性影響但又能維持

IV

重要性的排序,正

確判讀

IV1 > IV2 > IV3 > IV4

的次序關係,分割比例具有判定

IV

相對重要性的價值。

(三)自變數相依(增強效果)

(Case3)

Case3

在兩組

IV

的配對上分別設定了兩種增強效果條件,使得

R

2

大幅增加至

.791

Δ

R

2

= .231

。四個

IV

的迴歸係數也均高於相關係數,證實模型中確實存在兩種增強效

果,其中

IV1

IV3

兩者之間的

.8

雖然相關不至於太高(

VIF

僅為

2.78

),但卻造成

迴歸係數放大至

1.222

的非正定水準,且

IV3

更發生正負異號的負向壓抑現象。至於

IV2

IV4

兩者之間的負相關亦使迴歸係數放大,顯示

IV

產生綜效而使迴歸係數與

R

2

放大。

在結構係數部分得到與前述

Case2

類似的結果,亦即平方和不再是

1.00

,但各

IV

分割比例卻仍與相關係數平方完全相同,顯示結構係數與相關係數屬於相同的指標,

無法反映共線性的影響。同樣的,乘積指數仍受制於係數異號而無法反映

IV

的解釋力。

Case3

D

g

RIW

數值完全相同,在

R1

R4

兩種增強效果上皆能維持理想的正

交分割與解釋比例。雖然多元共線性的影響劇烈,四個

IV

的相對重要性指數上升到

.449

(56.8%)

187 (23.6%)

129 (16.3%)

.027 (3.41%)

,增加幅度為

.089

.027

.089

.027

增幅在

IV1

IV3

之間,以及在

IV2

IV4

之間呈現平均分配,合計恰為

Δ

R

2

,各係數

95%

信賴區間均不重疊,

IV

相對重要性次序維持一致,再次反映了

D

g

RIW

能適

度反映多元共線性的影響。

(四)綜合比較與優勢分析

綜合前述模擬數據的分析結果,可以得知當

IV

獨立時,不論以任何係數或指標,

均可有效反映各

IV

的相對重要性,但是如果

IV

間存在相當程度的相關,除了乘積指

數、

D

g

RIW

之外,各指標無法針對

R

2

進行完整的正交分割,係數數值變動劇烈,

無法一致地判定

IV

相對重要性。其中結構係數與相關係數性質完全相同,乘積指數

則因異號問題而失效,兩者亦不適合於在

IV

存在多元共線性時作為相對重要性的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