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50 / 27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50 / 27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仁慈領導一定能讓部屬產生組織公民行為嗎?領導者操弄意圖知覺與部屬信任的中介式調節作用

50

例如採用實驗設計,操弄組織公民行為的高低程度,探討應徵者的組織公民行為對於

甄選決策的影響

(Podsakoff, Whiting, Podsakoff, and Mishra, 2011)

第二,

Chan (2013)

的研究指出,家長式領導中的德行與仁慈領導,會塑造一個信

任的職場環境,讓部屬更勇於提出建言,雖然實證分析上,

Chan (2013)

的迴歸分析,

並未發現仁慈領導與建言行為有顯著的關係

(

β

= .04,

p

> .05)

,但兩者的相關呈現正向

且顯著

(

γ

= .16,

p

< .01)

;若將建言行為視為角色外行為的一種

(e.g., Podsakoff et al.,

2011; Van Dyne and LePine, 1998)

,則

Chan (2013)

的發現與本研究結果產生分歧。然

而,最近的研究還是發現仁慈領導與建言間有正向關係

(e.g., Zhang, Huai, and Xie,

2015)

;儘管已有研究建議將組織公民行為視為單一構念

(Hoffman et al., 2007;

Walumbwa et al., 2010)

,但角色外行為繁多,因此,未來研究可繼續探討仁慈領導對

於不同的組織公民行為構面的影響,以釐清仁慈領導與組織公民行為間的不一致性關

係,或是發現其他的條件變數。

第三,本研究雖然發現仁慈領導會透過信任組織與信任主管的中介,進而提升部

屬的組織公民行為,但本研究並未以針對組織的公民行為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rganization; OCBO)

與針對個人的公民行為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individual; OCBI) (Lee and Allen, 2002; Williams and Anderson, 1991)

作為效標

變項,以對應信任組織與信任主管;因為,部屬可能會因為主管的關照而信任主管,

進而展現對領導者個人的組織公民行為,例如協助主管的工作與帶領新進同仁;也可

能因為信任組織展現出對群體的組織公民行為,例如自願加班完成工作與維護公司聲

譽;如同前一項建議,未來研究可深入探討仁慈領導與不同的角色外行為構面之間的

影響路徑,以深化仁慈領導與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的理論貢獻。

第四,本研究仍屬橫斷面

(Cross Sectional)

檢驗,結果難以推論長時間的因果關

係,因此未來研究建議採用縱貫面

(Longitudinal)

的測量。此外,家長式領導的另外兩

種要素,即威權與德行領導,在部屬知覺操弄意圖的情況下,對於組織公民行為的影

響,未來研究亦可納入探討。

第五,仁慈領導可視為家長式領導中最有效的領導

(Sheer, 2013)

,但是不同脈絡

中,部屬知覺的仁慈領導是否有差異,還有對於部屬產出的影響為何,仍舊是值得探

討的議題,因此未來研究建議採用跨層次分析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 HLM)

檢驗仁慈領導的影響機制

(Lam, Huang, and Lau, 2012)

最後,近來學者紛紛重視組織公民行為的自利動機或是負面效果

(Bolino, Klotz,

Turnley, and Harvey, 2013; Bolino and Turnley, 2005; Bolino, Turnley, and Niehoff, 2004)

例如過多的角色外行為,可能造成員工的工作負荷量增加與績效降低;或是從事組織

公民行為的動機是為了形象管理

(Bolino and Turnley, 2005; Bolino et al., 2013)

,因此,

未來研究可繼續探討不同的領導前因與調節變數,對於正、負面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