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58 / 330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58 / 330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以參考一籃子貨幣為名:人民幣匯率機制之驗證

58

壹、前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已經大幅上升,中國經濟的動向

往往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由於攸關全球貿易失衡的調整,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問題已

成為國際經濟事務的焦點議題(例如

McKinnon and Schnabl, 2004; Goldstein, 2006;

Cheung, Chinn, and Fuiji, 2007, 2009; Peng, Lee, and Gan, 2008; Subramanian and Kessler,

2013; Fratzscher and Mehl, 2014

)。

1994

年以前,中國先後實行過固定匯率制度和雙軌匯率制度。在

1994

年元旦,

中國將雙軌匯率並軌,並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

中國為防止東亞國家貨幣競相貶值使危機惡化,並希望藉此提高國際影響力,作出人

民幣不貶值的承諾,並將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縮小。此後,中國實際上是將人民幣

釘住美元。

2000

年代初期以來,由於中國國際收支順差持續擴大,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

的貿易摩擦不斷加劇,以美國為首的貿易對手國不斷要求中國放棄固定匯率制度,並

讓人民幣大幅升值。在

2005

7

21

日,中國人民銀行終於宣佈實施匯率機制改革,

將人民幣匯率機制從單一釘住美元改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

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並且在當日將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約

2.1%

(詳見中國人

民銀行,

2005

)。

2008

10

月,為了因應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再度將人民幣釘住美元,

直到

2010

6

21

日,才重新實施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由於人民幣匯率機制攸關一系列國際經濟問題,諸如全球貿易失衡的調整、中國

的國際收支調整與宏觀調控、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與人民幣國際化等,人民幣匯率機

制之相關問題自然成為學界的重要研究議題(例如

McKinnon, 2007; Roubini, 2007;

Goldstein and Lardy, 2009; Ma and McCauley, 2011; Thorbecke and Smith, 2010

)。

一國貨幣當局明定的匯率制度與實際實行的匯率制度往往不同,如何辨認一國實

際實行的匯率制度是學界關注的熱門議題。既有文獻通常使用「權重推估法」

(Weight-inference Approach)

來辨認一國實際實行的匯率制度,權重推估法使用迴歸模

型推估一國貨幣所參考的通貨籃內各組成貨幣的隱含權重,推估方法相當直接:將一

國貨幣的價值變動率對各組成貨幣的價值變動率進行迴歸,估計係數就是各組成貨幣

的權重。權重推估法很早就在文獻上使用(例如

Haldane and Hall, 1991

),經由

Frankel and Wei (1994)

推廣,以後的相關研究多普遍使用這種方法,例如

Bénassy-

Quéré, Coeuré, and Mignon (2006)

Ito (2010)

。既有研究在驗證人民幣匯率機制時也

大多使用「權重推估法」。

Shah, Zeileis, and Patnaik (2005)

探討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在人民幣匯率機制

中的相對重要性,發現人民幣還是以釘住美元為主。

Ogawa and Sakane (2006)

分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