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三重奏:策略視角的分析與評論
258
壹、前言
科技管理
(Technology Management or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是一
門新興發展、同時也是一個蓬勃擴散的學科,與一般企業管理功能不同的是:科技管
理更加強調研發、創新與變革等議題
(Ball and Rigby, 2006; Drejer, 1997; Huergo, 2006;
Khalil, 2000; Schilling, 2005)
,實證內容也大多以科技產業作為研究對象。本文的研究
目的除了回顧科技管理的發展歷程以外,也分析台灣在此領域的研究取向與成果表現。
科技管理在過去的發展歷程中,主要有兩條不同的詮釋途徑。一是從商管的角
度著眼,以美國管理學會
(Academy of Management; AOM)
為例,
AOM
於
1987
年成
立「科技與創新學門」
(Technology & Innovation Management Division; TIM)
,此學
門所探討的議題涵蓋科技管理的策略、研發管理、創新過程、創新擴散、技術演化
與變遷、產品開發、技術預測、科技政策等。另一種觀點是工程管理的視野,以期
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為例,該期刊從
1950
年代起便
收錄與科技管理相關的文章
(Allen and Sosa, 2004; Ball and Rigby, 2006)
,特別是著重
在生產管理與作業研究的相關議題,例如:
Lichtenthaler (2008)
以及
Michelino,
Lamberti, Cammarano, and Caputo (2015)
都是從事開放式創新
(Open Innovation)
的實證
研究,但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所引用的文獻則偏向工業工程的領域。本文所擬探
討的科技管理,在定位上比較著重於前者,也就是從商管的角度來詮釋,除了與
AOM
中的
TIM
學門相呼應外,也涵蓋
AOM
中「創業家精神學門」
(Entrepreneurship
Division; ENT)
,事實上,創業精神的研究與科技管理常常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
你」,就如「創意、創業、創新」這個名詞一樣,都是學者們會相提並論的議題。
商管的範疇與詮釋下的科技管理,早期是依附在策略管理的學術社群發展,以
AOM
為例,尚未成立
TIM
學門以前,從事科技管理研究的學者通常會選擇加入「企
業政策與策略學門」
(Business Policy and Strategy Division; BPS)
,並以此作為投稿途
徑,
BPS
致力於策略理論與實務的研究。但是,
1987
年
TIM
正式成立後,許多從事
科技管理研究的學者紛紛從
BPS
獨立出來,並逐漸形成一個擁有主體性的學術社群,
同時,專門討論科技管理的學術研討會也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例如:
1988
年第一屆
國際科技管理學會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IAMOT)
於美國佛羅里達州舉辦;
1991
年第一屆波特蘭國際工程與科技管理研討會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ICMET)
也於美國奧勒岡州舉辦,當時的主題訂為「科技管理:新的國際語言」
(Technology
Management: The New International Language)
。
1990
年底國內的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
會
(Chinese Society for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CSMOT)
也在新竹成立,並從
1995
年開始,定期每年舉辦大型年會暨研討會。在當時,參與這些學術會議的絕大部分學
者都被認為是策略學者,由此可知,策略管理可被視為科技管理的母學科。另外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