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管理論叢
第
26
卷第
3
期
189
2000)
。故假設:
H2-2:製造商對通路成員的關係規範與知覺配銷商的解構行為有負向效果。
「制式契約」乃原則性規範的正式書面
(Lusch and Brown, 1996)
。契約代表合作
與共識,但也不免爭執發生
(Antia and Frazier, 2001)
,問題出在雙方的價值、期望和信
念並不一致。根據「交易成本理論」
(Williamson, 1985)
,合約仍存有漏洞,提高投機
或衝突空間
(Achrol and Gundlach, 1999; Jap and Ganesan, 2000)
。制式條文容易在認知
和解讀時有歧見,造成灰色地帶或鑽漏洞;加上製造商與配銷商同時與多方簽有契約,
信念與價值難相同,僅是當作書面形式程序,不一定會真的遵守,投機難防。故假設:
H2-3:製造商對通路成員的制式契約與知覺配銷商的解構行為有正向效果。
四、知覺解構行為、回應策略與通路績效
Mohr and Spekman (1994)
將回應衝突方式分為:
(1)
共同參與解決:雙方共同進
行問題討論、修正與解決;
(2)
強制/脅迫方式:利用權力或威脅來解決問題與衝突;
(3)
逃避:忽視或利用其他議題,避免直接面對衝突;
(4)
外部仲裁:將爭議提交予一
名或多名中立人士,做出具約束力的裁決;
(5)
說服:運用有利資訊使其改變對投機
或衝突想法。
Hibbard et al. (2001)
依據
Hirschman (1970)
分類,將回應策略分為:
(1)
脫離:威脅對手終止關係,減少熱誠或努力使關係疏遠;
(2)
建設性討論:藉由問題
討論以找出共同解決方案;
(3)
消極接受:被視為「有苦難言」和自行排除解套的消
極忠誠;
(4)
發洩:受害一方負面地表達意見以排解不滿。整合學者分類,將回應策
略界定為「正面」與「負面」兩種,「共同解決」和「仲裁」屬積極傾向的「正面回應」,
「強制或脅迫」及「消極接受」屬消極傾向的「負面回應」。
多元績效指標同時強調財務目標達成和關係品質
(Hibbard et al., 2001)
。關係合作
的目的,短期為市場交換效率獲取財務目標達成,如利潤、獲利率等
(Lumpkin and
Dess, 1996; Koza and Dant, 2007)
,長期則為良好的關係品質以獲得長久利潤
(Palmatier
et al., 2007)
,如承諾與信任。
Morgan and Hunt (1994)
主張承諾與信任才是促進組織交
換效率和效能之關鍵。「承諾」是指關係夥伴有意願發展持續關係的態度;「信任」
是指相信目標對象的信用與善意
(Doney and Cannon, 1997; Morgan and Hunt, 1994)
。在
本研究,當製造商知覺其配銷商傾向解構之任何舉動時,便已開始對配銷商產生質疑、
態度保留、信任減低等認知,基於保護自己,會立即調整產品品項、存貨、價格或促
銷,這種風險意識將危及通路目標達成不了,關係也降溫。故假設:
H3: 製造商知覺配銷商解構行為與通路績效之 (a) 目標達成及 (b) 關係品質均造成負
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