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88 / 322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88 / 322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製造商對配銷商解構行為的知覺與回應

188

「網絡集中度

(Network Centrality)

」是指廠商在網絡體系中具有的地位強度

(Antia and Frazier, 2001; Benson, 1975)

,而網絡地位指引一成員要如何遵從其他成員的

要求、責任和期望

(Pavlovich, 2003)

。高網絡集中度代表取得資源豐富,能較快接近

資訊、快速行動;低集中度會以遵從、容忍和貢獻資源給網絡。當製造商商品具有獨

特、創新或高品牌知名度,廣受消費者青睞時,其網路地位強度便大為提升,配銷商

為了本身的競爭力和目標利潤,較能順從、配合製造商以爭取配銷權,如此就能牽制

配銷商力量,降低其自利行為。故假設:

H1-2:製造商的通路體系網絡集中度與知覺配銷商的解構行為有負向效果。

三、通路關係與知覺解構行為

從「關係交換」觀點

(Macneil, 1980)

,製造商與其配銷商的互賴度、關係規範及

制式化契約,可抑制破壞關係行為

(Hibbard et al., 2001; Kumar, Scheer, and Steenkamp,

1995; Samaha et al., 2011)

等。廠商間的依賴度愈高,其關係連結更緊密,較能減少可

能投機

(Morgan and Hunt, 1994)

。另一方面,組織的「控制機制」有效提升通路關係

降低投機行為,根據

Brown, Dev, and Lee (2000)

Wathne and Heide (2000)

的通路控制

分類,主要方式有關係規範

(Heide and John, 1992; Palmatier et al., 2007)

和制式契約

(Lusch and Brown, 1996; Jap and Ganesan, 2000)

「互賴性」乃組織聯盟的重要因素

(Payan and McFarland, 2005)

,根據

Blau (1964)

的「社會交換理論」,互賴程度由資源價值、資源分配,及自由裁量的集中度來衡量

(Payan and McFarland, 2005; Palmatier et al., 2007)

。根據

Kumar et al. (1995)

Hibbard

et al. (2001)

,本研究採「完全依賴

(Total Dependence)

」為衡量,即製造商需要對配銷

商依賴加上配銷商也需要對製造商依賴,關係夥伴結合互補,依賴愈強表示彼此愈能

互補、利益共享。在

Palmatier et al. (2007)

研究中,互賴提高關係夥伴承諾、對投機

行為的實際影響不顯。製造商與配銷商的互賴度愈高,關係互補愈強,提高關係承諾、

減少破壞之舉。故假設:

H2-1:通路成員的互賴性與製造商知覺配銷商的解構行為有負向效果。

「關係規範」指合作雙方對發展長期、承諾、信任和創造價值的規範認知

(Heide

and John, 1992; Brown, Grzeskowiak, and Dev, 2009)

,規範認知主要包括團結、資訊交

換和參與。「團結」係指維持關係的期望且對合作抱持高度評價

(Macneil, 1980)

;「資

訊交換」是指願意主動提供對雙方有價值的資訊

(Heide and John, 1992)

;「參與」則

是共同制訂、執行決策及達成目標設定。換言之,關係規範建立的程度到哪裡,關係

就到哪裡

(Antia and Frazier, 2001)

,透過共同參與決策及目標規劃,關係規範讓成員分

享、信任、創造價值,抑制了可能的投機

(Jap and Ganesan, 2000; Wathne and He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