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9 - 35-1
P. 179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5 No. 1 Apr. 2025




               董事會之席次比率 (Frankel et al., 2011; Christensen et al., 2021)。另參考過去研究估
               計出應計數盈餘管理代理變數和實質盈餘管理綜合指標 (Kothari, Leone, and Wasley,
               2005; Roychowdhury, 2006; Black et al., 2017)。
                   未列示結果顯示,對於揭露非公認盈餘測試,不論是僅加入董事會獨立性、僅
               加入盈餘管理,或全部加入等各種加入組合,政策不確定性與認列暫時性項目之交

               乘項 (EPU × Spi) 之係數皆顯著為正。對於排除品質之測試,同樣地,不論各種加
               入組合,政策不確定性與總排除項目之交乘項 (EPU × Ngp_Exclu) 係數皆仍顯著為
               正。更甚者,本研究額外加入 EPU 分別與三個固有因素交乘之變數項。不論加入
               何種交乘項組合,EPU × Spi 和 EPU × Ngp_Exclu 之係數均穩定不變。表示即使加
               入可能遺漏固有因素的單獨項和交乘項等多種組合,模式 (1) 和 (2) 主要解釋變數項
               對應變數的影響均未因此喪失,表 4 和 5 之實證證據相當穩健 (Robust),受到內生
               性干擾甚微。



                                        陸、研究結論、限制與建議


                   本研究主要探討政策不確定性透過引發暫時性項目之認列,是否會逐步促使公
               司自願性揭露非公認盈餘,以及最終對於排除品質之影響。本研究主要實證結果如
               下:政策不確定性會提高認列暫時性項目之可能性,進而逐步促使非公認盈餘之揭
               露。政策不確定性愈大,公司所排除項目為暫時性者會額外愈多,表示此時排除品
               質亦愈高。本研究主要貢獻為,相對於過去研究僅發現政策不確定性對資訊揭露所
               造成之單純資訊面影響,本研究以暫時性項目作為結合工具,另外引入政策不確定

               性從實際活動層面對資訊揭露和品質所帶來之逐步促進效果。此貢獻說明,會計作
               為資訊處理系統,能夠適當反映實際活動的訊息並進而影響公司所處資訊環境。最
               後,對於因應政策不確定性之資訊揭露管道而言,本研究不僅新增非公認盈餘揭露
               此一管道,更發現政策不確定性會促使公司排除較多且較傾向暫時性之項目以提升
               非公認盈餘品質。
                   本研究之推論與實證結果僅限於暫時性項目、自願性非公認盈餘之揭露和計
               算,不一定適用於其他類型會計資訊的揭露與報導。此外,本研究樣本期間在美國

               SEC 發佈 Regulation G 之後,故無法得知其可能帶來之衝擊或干擾。最後,本研究
               僅針對美國樣本進行探討,國際政策應對所造成之不確定性(如:貿易戰)或全球
               性之不確定性因素(如:新冠疫情)會對非公認盈餘之揭露和計算帶來何種影響,
               值得後續研究探討。






                                                     171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