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82 / 27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82 / 27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併購與策略聯盟在公司理財文獻之回顧與展望:亞洲市場之研究

182

示,在合資宣告的市場反應上,股票市場對於董事會的大小及獨立性並不顯著重視,

比較重視的是董事會成員是否有合資經驗以及董事會是否頻繁地召開。

陳燕錫與陳瓊燕

(2014)

探討會計師事務所與管理顧問公司的策略聯盟。由於會計

師事務所與管理顧問公司的業務有相關的區域,但因為事務性質的關係,使得會計師

事務所不合適同時經營管理顧問公司,也因此有了策略聯盟的空間。實證結果顯示與

管理顧問公司聯盟的會計師事務所展現比較佳的績效表現。

在策略聯盟議題上利用台灣資料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的文獻相當有限。早期有

Chang and Chen (2002)

利用台灣合資的股票市場宣告結果,探討影響合資績效的決定

因素。由於當時文獻主要都是集中於美國的資料,缺乏其他的國際證據。因此,此論

文之主要貢獻在於提供非美國的實證結果,幫助了解合資在資本市場上的評價機制。

同時此論文也將文獻中的相關理論做有系統的整理。實證結果顯示平均而言,台灣企

業的合資宣告減損企業價值。宣告的異常報酬和成長機會、投資金額呈現正向相關。

結果也顯示非相關產業的公司進行合資會有比較好的宣告異常報酬。

在亞洲其他國家樣本方面,策略聯盟發表在優秀國際期刊上的數量雖然相對較

少,但仍有學者持續投入相關研究中。

Chiou and White (2005)

探討策略聯盟形成對股

東財富效果的影響。這個議題過去用美國資料已經探討過,但與以往的文獻不同在於

此篇論文專注於金融機構間的策略聯盟,在以往文獻中金融機構大多被剔除於樣本之

外。研究利用日本

1990

晚期的數據,研究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聯盟是否會導致不同

的股票市場反應。結果發現策略聯盟平均而言提升了合夥企業的價值,較小的合作夥

伴有較大的異常報酬。不同於以往文獻的證據是本論文發現跨集團的策略聯盟會比集

團內的聯盟產生較高的市場價值。

Chang, Chen, and Lai (2008)

探討日本與美國企業宣布策略聯盟的價值創造影響。

此研究將過去文獻中國內策略聯盟的方向延伸到國際策略聯盟的領域之中。研究結果

發現平均而言,美國與日本策略聯盟的形成對於聯盟夥伴有顯著正向的財富效果。證

據也顯示在策略聯盟中公司規模相對較小、有較高的成長機會的企業可能獲得較大的

異常報酬。在長期績效上,國際聯盟夥伴企業在聯盟宣告後的三年內的經營表現有顯

著的提升。

Owen and Yawson (2013)

探討資訊不對稱下如何影響跨國策略聯盟的形成。此篇

論文建構變數來衡量資訊成本。研究顯示資訊成本和跨國聯盟的形成之間呈現負相

關, 但這個效果和企業的上市狀態有關。如果聯盟夥伴是上市公司的話,策略聯盟頻

率和夥伴所在國的股票市場發展程度有重要關係,卻和該公司的資訊成本高低無關;

如果聯盟夥伴是未上市公司的話,資訊成本則有重要影響。

Lee, Cho, Cheong, and Kim (2013)

利用韓國資料來檢測策略聯盟宣告的財富效果。

這個題目其實並不是新議題,因為在

Chan, Kensinger, Keown, and Martin (1997)

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