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管理論叢
第
26
卷第
3
期
125
多重銀行關係的企業應有較低資訊不對稱問題,進而有較低的投資之現金流量敏感
度。實證結果發現,單獨依賴一家銀行之企業將較依賴多家銀行或公開負債籌資之企
業明顯具較高的投資之現金流量敏感性,尤其當其具有(未有)大額度的資本支出時,
此敏感度實較(不)顯著。因此,具資訊不對稱問題的企業可藉由建立緊密的銀行關
係減少其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惟未來公開發債之成本必定較高,故此類公司亦需有足
夠的自有資金以因應較大額度的資本支出。上述實證結果佐證
Fazzari, Hubbard, and
Petersen (1988)
中企業之投資規模深受本身現金流量、資訊不對稱程度與內外部融資
工具差異所明顯影響的論述。
Ongena and Smith (2001)
進一步發現銀行與借款企業的
雙向關係成熟後,企業大多脫離此依賴關係,甚且小型、獲利高且財務槓桿高的企業
均極力縮短銀行往來關係,而關係存續期間越長或依賴度越高的企業越儘速終止此關
係。故此研究不支持上述鎖住
(Lock-in)
客戶的推論,反顯示企業與銀行關係並不易被
鎖死,且多重銀行關係的企業較單一銀行的企業更快終止舊有關係,並至少維持與一
家銀行長久且穩定的借貸關係。
近期論述企業銀行往來關係之於多元融資條件影響的文獻中,
Bodenhorn (2003)
以早期美國銀行之融資資料發現銀行往來關係除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減少其所需提
供的保證或抵押品,更可使企業於信用崩潰時較易重新協議貸款條件,增加資金的可
獲得性。然而,
La Porta et al. (2003)
以墨西哥企業融資資料之研究則揭露關係貸款的
融資成本較公開融資為低,但其違約機率卻顯著較高,惟收回本金的比率卻明顯較低,
故關係貸款確實有其高風險。
Fok, Chang, and Lee (2004)
發現台灣授信市場資料揭露
高品質且具聲譽的銀行對企業的表現或績效具正向影響,據以支持優質銀行的監督與
認證效果,甚且企業與外國(本國)銀行的往來關係增多,將改善(惡化)自身的表
現或績效。
Menkhoff et al. (2006)
則發現金融發展較低之泰國授信市場多較金融發展健
全市場要求較高的抵押品,此尤以小型企業最為明顯,以期減少信用風險,且往來關
係緊密的銀行反要求較高的抵押品,具鎖住客戶的效果。
Coleman, Esho, and Sharpe
(2006)
再揭示銀行監督能力越強越可顯著減少不對稱資訊,進而使借款期間延長或要
求較高利率差,此尤以營運資金的借款合約為最。
Carletti, Cerasi, and Daltung (2007)
以道德危機與監督成本的角度發現多角化的銀行往來關係將導致較高的監督成本,據
此,當往來銀行的自有資金較小或企業獲利較差及監督成本較高時,企業多選擇較多
元的銀行往來關係。
Gopalan et al. (2011)
則認為銀行往來關係之於企業財務限制的影
響與企業營運週期相關,意即小型公開發行企業藉新的銀行往來關係籌措較高額度貸
款。
Bharath, Dahiya, Saunders, and Srinivasan (2011)
提出若與同一銀行重複進行借貸將
能降低貸款利差,且長期互動的銀行往來關係能降低擔保品的要求,並獲得較大額度
的貸款金額,故銀行往來關係有助獲得較佳貸款條件,
Dass and Massa (2011)
更揭露
緊密的銀行往來關係可改善借款企業的公司治理程度,使銀行於證券市場具資訊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