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臺大管理論叢第33卷第1期
P. 155

NTU Management Review Vol. 33 No. 1 Apr. 2023




               呼應過去文獻 (Brau et al., 2010; Costa-Font et al., 2015; Cremer and Pestieau, 2014;
               Norton, 2000; Davidoff, 2009);家庭人數較多者(3-4 人以上)、居住地區在北部、
               中部與南部者,反而偏好賦稅制(肇因臺灣西部地區平均房價普遍較東部地區高,
               形成自籌長照財源的利基所致),實證結果亦可呼應過去文獻 (Costa-Font et al.,
               2015; Costa-Font et al., 2010)。然而,我們發現職業對長照制度偏好並無顯著影響,

               實證結果不同於過去文獻 (Costa-Font et al., 2015),可能原因在於現階段採行長照賦
               稅制,若要求國內雇主對於全職勞工有義務提撥部分長照保險費,可能仍無此共識
               所致(本研究樣本勞工佔七成);另外,相較於過往文獻的缺漏,我們多控制了長
               壽風險、受訪者家庭是否已(曾)有長照個案、受訪者家庭是否曾接受政府長照 2.0
               補助,進而發現前者顯著偏好保險制,中者顯著偏好賦稅制(可能原因與目前此一
               制度已可提供長照財源所致),但後者對長照制度偏好並無顯著影響(可能與現階
               段長照 2.0 補助幅度不足所致)。

                   就第二個研究假說而言,我們發現商業長照保險需求正向影響民眾對於長照
               制度的偏好但並不顯著。其一,形成正向影響的可能原因在於目前國內壽險公司對
               於商業長照保險的設計理念係盡量能與政府長照 2.0 保障形成互補的關係所致(創
               造行銷上的利基),此亦呼應過去文獻的看法 (Doty et al., 2015; Nadash and Cuellar,
               2017; Forte, 2017)。其二,不顯著的可能原因,從歐美商業長照保險投保比率或長
                                                                                         12
               照險保費佔 GDP 比重甚低的情況來看 (Boyer et al., 2020),臺灣同樣有此現象 ,因
               此將使得大多數相對不富有的民眾無意願購買商業長照保險,卻轉而期待(類似健
               保的)公立長照保險的施行,造成第二個研究假說實證結果並不顯著。
                   就第三個研究假說而言,我們發現願付程度高低正向影響民眾對於長照制度的
               偏好,顯示願付程度愈高,愈偏好公立長照保險制度,呼應過去文獻 (Forte, 2017;

               Brau et al., 2010)。可能原因除了商業長照保險與公立長照保險需求之間隱含有互補
               的關係,一般民眾也將公立長照保險視為類似必需品,暗示公立長照保險具有(富
               人補貼窮人的)所得重分配效果。
                   就第四個研究假說而言,我們發現預防性儲蓄的程度正向影響民眾對於長照制
               度的偏好,顯示預防性儲蓄的程度愈高,愈偏好公立長照保險制度,呼應過去文獻
               (Li and Jensen, 2011; Allaire et al., 2016)。可能原因除了受調查者本身相對重視長照

               風險,也與其未來面對長照風險時,對於長照給付內容的需求型態有關,而給付內
               容的需求型態與未來長照財務支出的不確定性高度相關。




                 12  保險局公布 2018 年長照險投保統計,全臺整體投保率為 2.83%。根據壽險公會統計,到 2019
                    年底,長照險有效保單已有 71 萬 4,754 件,且年收入 200 萬元以下的族群,對於長照險的需
                    求最重視,約有 85.1% 屬於這個族群。參閱「現代保險雜誌」(何楷平,2019)。

                                                     147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