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管理論叢
第
27
卷第
3
期
175
在其他亞洲國家樣本方面,
Ferris et al. (2013)
的研究發現經理人過度自信正向影
響併購的次數、非相關併購的頻率與現金併購的傾向;過度自信是跨國的現象,而且
過度自信在鼓勵個人主義的基督教國家更為普遍。
Wang and Wang (2012)
檢測地主國
經濟自由度對外國創投及其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國家經濟自由度是影響創
投績效的重要因素。在經濟自由度越高的國家,外國創投公司較能成功地藉由
IPO
或
併購退出投資標的,外國的創投公司也較傾向短期投資目標公司。
Claessens et al.
(2003)
的研究發現開發程度越高的國家,垂直整合的長、短利益率與市場價值越高;
開發程度較低的國家,互補性多角化的短期利益率較高,然而,長期而言,開發程度
較高的國家較能受益於互補性多角化。其研究結果顯示開發程度越高國家,因學習對
象較多,所以可以經由快速學習改善多角化績效,支持邊做邊學假說。該研究結果亦
與資本配置不當假說觀點一致,亦即開發程度高的國家,因其市場監控資產配置的效
率高於開發程度較低的國家,所以開發程度較高的國家,公司資產誤配問題較小。
(七)其他影響併購績效因素
除了個別、公司、環境與國家層級影響因素外,也有一些文獻探討其他因素對併
購績效的影響。例如,
Kot (2011)
討論香港公司更名如何影響股價與長期績效,研究
結果顯示投資者正向回應因購併、重整或事業形態變動而產生之公司更名,但如果是
因澄清或聲譽理由而改變公司名稱時,股價則無顯著之回應。該研究亦發現公司更名
只影響短期股價,但卻並未影響宣告公司之長期股價與營運績效。
Danbolt, Siganos,
and Vagenas-Nanos (2015)
則以
17
個國家臉書更新狀態作為每日投資者情緒的代理變
數,討論投資者情緒是否影響併購報酬,其研究發現投資者情緒與主併公司短期異常
報酬呈正向關係;大股東持股較低、併購標的為美國上市或相對規模較大的公司,均
會增強投資者情緒與主併公司異常報酬間的正向關係。
三、跨國購併
跨國併購是企業進行全球化的重要策略選項,與單一國家中的併購研究類似,跨
國購併除了牽涉併後績效與影響因素等議題外,也牽涉母國與地主國間因交易成本衍
生之進入模式選擇,以及國家文化與體制差異所產生之外來者劣勢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與雙層文化交流
(Double-layered Acculturation)
等阻礙企業在跨國購併中
獲取新知識與能力的問題
(Shimizu et al., 2004)
。
在台灣樣本方面的研究,陳安琳等
(2000)
發現僅有跨國購併具有顯著正向的短期
異常報酬,國內併購則無此現象,該實證結果顯示主併公司股東視跨國購併為利多消
息。雖然,此研究結果與國外結論一致,企業藉由跨國併購取得市場與技術以增加企
業的競爭力
(Markides and Ittner, 1994; Morck and Yeung, 1992)
,但該研究並未再進一
步區分目標公司的來源國所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