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70 / 27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70 / 27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併購與策略聯盟在公司理財文獻之回顧與展望:亞洲市場之研究

170

在台灣樣本方面,併購對其他績效影響的研究中,近期僅見曾真真

(2010a)

討論

經驗學習、替代性學習對再併購機率的影響,其研究結果指出同業從事併購經驗,以

及企業以往成功的併購經驗與後續併購機率呈倒

U

型關係。許培基等

(2013)

則發現主

併公司經理人過度自信正向影響併購的機率,但目標公司經理人過度自信則負向影響

併購完成的機會。而以亞洲樣本為主的研究,在此議題則較少見。

二、影響併購績效因素

雖然企業進行併購希冀達成創造價值的目的,但是以往許多研究發現主併公司並

未因併購而獲益,故而許多學者進一步探討影響主併公司獲取利益的重要因素。相關

研究顯示,併購宣告效果受到許多因素,例如個別研究層級之交易特性(支付方式、

相關/非相關、善意/敵意、單一或多個購併者、併購公司規模比、反收購措施),

與管理者特性,公司研究層級之內/外部公司特性(併購經驗、股權市值、財務結構、

網絡關係),或公司治理(股權或董事會結構、企業社會責任),環境特性,以及國

家層級之跨國因素所影響,並進而產生不同的併購結果。以下將整理並回顧亞洲樣本

文獻之併購績效影響因素(各研究層級之影響因素請參閱圖

2

)。

(一)交易特性

在台灣樣本方面,併購交易特性對併購報酬的影響,王祝三等

(2006)

的研究中僅

發現金融產業換股併購與現金併購具宣告效果,不論是換股或現金併購,在宣告前後

一日均存在顯著正向異常報酬,但在較長之事件期間二者均無顯著之股價反應。此結

果與多數文獻結論-換股併購不利於異常報酬,而現金則有利於長期與短期併購績效

的研究結果不同

(Dong, Hirshleifer, Richardson, and Teoh, 2005)

。該研究與國外文獻不

一致應與產業特性有關,例如,

Chatterjee and Kuenzi (2001)

指出高科技公司換股併購

增加公司價值,是因企業將換股併購視為激勵手段,而非傳達主併公司股票價值被高

估的訊息。就整體產業而言,換股併購市場報酬高於現金併購,可能是因為台灣大多

數公司為家族企業,因家族企業以傾向保住控制權為主要考量,所以主併公司不願利

用股權進行購併,目標公司也因不願意喪失控制權而要求較高併購價金的特性所導致

(Gomez-Mejia, Haynes, Nunez-Nickel, Jacobson, and Moyano-Fuentes, 2007)

。此外,陳

安琳等

(2000)

研究發現相關併購無顯著短期異常報酬,但非相關併購在宣告日則有顯

著的正向短期異常報酬。曾真真與何雍慶

(2005)

研究結果亦發現異業整合之併購活動

正向影響併購短期異常報酬。黃志仁與溫宜豪

(2008)

則發現將子公司併入母公司的事

件中,母公司合併前營運績效較差時併購宣告報酬為負;母子公司為非相關產業,或

母子公司為非電子產業則會有更負向的異常報酬;如果併購宣告中說明併購改善財務

透明度,反而讓投資人對母公司財務透明度產生疑慮,不利於宣告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