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併購與策略聯盟在公司理財文獻之回顧與展望:亞洲市場之研究
166
與聲譽約束假說,或文化/法制差異觀點探討跨國購併對主併公司的影響
(Ghosh and
He, 2015; Ahern, Daminelli, and Fracassi, 2015)
。
以往併購研究除了以單一或綜合多重理論討論併購議題外,也分別針對併購績
效、影響併購因素與跨國併購,進行文獻分析與回顧
(Haleblian, Devers, McNamara,
Carpenter, and Davison, 2009; Shimizu et al., 2004; Butler, Perryman, and Ranft, 2012;
Ismail, Abdou, and Annis, 2011; King et al., 2004; Krug et al., 2014; Meglio and Risberg,
2011; Tuch and O’Sullivan, 2007)
。在績效方面,相關回顧文獻指出併購除影響企業的
財務(長、短期股價及會計績效)與營運績效(創新、市場與生產力績效)外,亦會
影響公司利害關係人、支付溢價及管理階層的異動。在影響因子方面,則聚焦於交易、
管理者、公司、環境與國家特性等因素進行探討。此外,跨國併購因牽涉到母國與地
主國間公司治理、體制或文化的差異,所以跨國併購也將國家層級因素納入討論範圍。
為了彙整並回顧以亞洲資料為樣本之併購研究,本節將依循以往併購文獻回顧的
架構,分別依併購對財務、創新與其他績效的影響,個別、公司、產業與國家層級影
響併購之因素,以及跨國併購等議題進行文獻回顧,並整理不同層級研究的文獻所引
用之相關理論(請參閱附錄表
1
),希冀能利用台灣樣本的獨特性,發展出新的研究
議題與研究方向。
一、併購對績效的影響
(一)對財務績效的影響
以往購併文獻指出,企業除透過併購獲取公司所需資源,藉以提升營運效率以及
增加公司獲利能力外,併購活動也潛藏著經理人攫取個人私利的代理問題,並進而影
響公司併購後的經營績效。
在台灣樣本方面,併購對於財務績效影響的研究,陳妙玲與陳欣瑜
(2010)
發現金
融控股公司購併後業務多角化未因規模經濟和範疇經濟的影響而產生成本上的綜效,
購併後變動成本率反而向上揚升而降低併後營運績效,且併後也未因市場力量上升而
增加市場效益,反而負向影響市場表現並降低營運績效。黃志仁與溫宜豪
(2008)
實證
結果也指出母公司合併子公司後並未產生營運、市場與財務上綜效,故母公司產生負
向短期異常報酬,宣告後一年也未呈現顯著的長期異常報酬。陳安琳等
(2000)
研究發
現併購宣告具有顯著正向的短期累計異常報酬。王祝三等
(2006)
也發現主併公司之併
購活動宣告前後一日之短期股東財富顯著為正,但宣告前後二十日之累計異常報酬卻
不顯著,然而,金融業在此宣告期間則具有正向短期異常報酬。
在其他亞洲國家樣本部分,
Zhou et al. (2015)
的研究則探討大陸國有及私有企業
併購對併後長、短期績效的影響,該研究發現當目標公司為國有企業時,大陸民營主
併公司相對於國有主併公司有更高的短期異常報酬,然而,國有主併公司的長期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