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65 / 27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65 / 27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臺大管理論叢

27

卷第

3

165

本研究所涵括之投資活動學術文章,主要為發表於

2000

2015

間,以亞洲國家

資料包含東亞(台灣、大陸、香港、澳門、日本、南韓),與東南亞(新加坡、泰國、

馬來西亞、印尼、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與越南)等國家,並發表於

TSSCI

和科

技部財務學門國際期刊分級排序計畫中之

A

SSCI

財務期刊中之研究。本文後續各

節內容如下:第二節進行併購文獻回顧;第三節回顧策略聯盟文獻;最後,第四節則

為結論。

貳、併購

併購是企業外部成長的重大投資方式,企業利用併購以達成營運綜效、進入新市

場、多角化,取得創新資源、垂直或水平整合、減緩過剩產能及全球化,或是追求管

理者個人私利等目的。由彙整之文獻資料可發現近期併購研究依其研究的層級,分別

以各類理論與觀點討論併購相關議題。例如,個別層級研究(交易特性或管理者特

性),部分學者以綜效理論、組織學習、資源基礎理論討論相關或非相關併購(曾真

真,

2010a

;曾真真與何雍慶,

2005

;陳安琳、湯惠雯與許銘峻,

2000

),或者是以

代理理論探討併購支付方式對績效影響的議題(王祝三、周德瑋與陳弘榮,

2006

),

也有學者以行為財務/高層理論研究管理者過度自信與特性對併購的影響(

Lin,

Michayluk, Oppenheimer, and Reid, 2008;

許培基、葉銀華、邱琦倫與王宛婷,

2013

),

亦有文獻使用網絡理論探討

CEO

在公司中的網絡核心程度與併購間的關係

(El-Khatib,

Fogel, and Jandik, 2015)

。公司層級的研究除了以綜效理論為論述基礎外,尚有許多研

究以資源基礎理論、組織學習、代理理論探討公司內部特性,例如公司所擁有之策略

性資源、研發存量、併購經驗或知識移轉能力對併購產生的影響(曾真真與何雍慶,

2005

;邱奕嘉與曾為國,

2014

),而公司外部特性則主要以網絡/關係理論為論述依

據,探討公司的銀行或政治與公司間網絡關係如何影響併購行為與績效

(Chong, Liu,

and Tan, 2006; Zhou, Guo, Hua, and Doukas, 2015; Ishii and Xuan, 2014)

。在公司治理的

部分則有學者以代理理論或是由公司治理觀點研究機構法人、公司治理良莠程度、股

權/董事會結構,或是以投資者保護觀點與企業社會責任探討其對併購所產生的影響

(陳振遠、王健聰與洪世偉,

2013

Deng, Kang, and Low, 2013

)。產業層級研究則以

市場力、併購熱潮、羊群效應、政治熱期,或組織生態觀點中之環境豐厚性與環境動

態性為理論觀點(

Duchin and Schmidt, 2013; Zhou et al., 2015;

邱奕嘉與曾為國,

2014

)。此外,亦有部分研究以多國樣本討論國家層級因素,例如法制或文化差異與

併購間之關係為何

(Wang and Wang, 2012)

,也有學者以行為財務觀點探討不同國家的

投資人或管理者如何影響併購的相關議題

(Ferris, Jayaraman, and Sabherwal, 2013)

。而

跨國併購亦因涉及國家層級差異,以往除了以交易成本或折衷理論為主要論述基礎,

討論進入地主國模式與價值創造等議題外

(Shimizu et al., 2004)

,目前也有研究以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