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Menu](styles/mobile-menu.png)
![Page Background](./../common/page-substrates/page0182.png)
併購與策略聯盟在公司理財文獻之回顧與展望:亞洲市場之研究
172
在亞洲其他國家樣本方面的研究,
Claessens, Djankov, Fan, and Lang (2003)
探討不
同型態的合併如何影響公司績效,研究顯示不同的企業合併型態對績效的影響具系統
性差異。垂直相關與互補性多角化均正向影響多部門公司的長(短)期財務績效,但
互補性多角化的正面影響比垂直相關的影響更大。除日本公司外,亞洲國家所進行之
垂直整合的長(短)期績效均較低,但互補性多角化公司之長(短)期績效則均為正向;
相較於互補性多角化,亞洲國家較難藉由垂直整合增加生產力。
Bae, Kwon, and Lee
(2011)
則探討韓國集團企業多角化對公司價值的影響。該研究發現韓國集團企業的非
相關多角化減損公司的價值。雖無證據顯示相關多角化增加公司價值,但集團企業增
強相關多角化對公司價值的正向影響,此結果支持企業集團的特性,例如強健的內部
資本市場,讓集團企業享有相關多角化的綜效利益。
(二)管理者特性
高階經理人為公司重大投資的主要決策者,再加上購併所涉及的金額相當龐大,
除了經理人的獎酬外,經理人的特性或個人特質均會影響併購決策。
在台灣為樣本的研究中,許培基等
(2013)
發現經理人過度自信不但減損主併公司
長期及短期報酬,並且因其支付較高併購溢酬,完成併購機率較高;此外,該研究指
出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可以監控過度自信經理人,使其降低進行價值破壞的併購活動。
在其他亞洲國家樣本方面,
Lin et al. (2008)
指出日本高過度自信的主併公司具負
向的異常報酬,而低過度自信主併公司則有正向的異常報酬,該研究結果與過度自信
假說一致,過度自信經理人從事價值減損併購活動。
Ferris et al. (2013)
的研究也發現
過度自信減損併購活動的價值,而且過度自信是跨國現象。許培基等
(2013)
,
Ferris et
al. (2013)
及
Lin et al. (2008)
的研究結果均與
Malmendier and Tate (2008)
的研究結果一
致,管理者過度自信減損主併公司股東的價值。
(三)公司特性
除了個別層級因素影響併購績效外,公司層級因素,例如公司內部特性與外部特
性均對併購績效產生重要影響。
在台灣樣本方面,王祝三等
(2006)
研究發現公司內部特性例如現金支付能力、市
價對帳面價值比、內部人持股比率等,均對併購支付方式有顯著影響,但相對資產規
模則不具解釋力;此外,金融產業較一般產業偏好採取換股併購。
在其他亞洲國家樣本部分,則主要聚焦於公司的外部特性,例如連結關係如何影
響併購績效。
Zhou et al. (2015)
指出具政治連結的國有主併公司,因政府干預的利益
超過國有企業的無效率,所以享有正向的異常報酬;然而,當私有公司併購國有企業
時,因成本的無效率超過政治連結所帶來的利益,所以併購產生負面的長期營運績效。
Higgins (2013)
研究結果顯示銀行關係在合併時扮演利益衝突的角色,銀行關係密切之
主併公司的併購損失高於銀行關係弱的主併公司。
Chong et al. (2006)
則發現馬來西亞